文 | 谢小楼
今天开始精读《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第一首是张九龄的《感遇》,张的《感遇》诗共有十二首,《唐诗三百首》选了第一首和第七首,今天读第一首。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通释
诗题《感遇》,是一种诗的体式。赵昌平先生注云:“感遇,因所遭遇而感慨。初唐陈子昂有《感遇》三十八首,遂相沿成为五古的一种体式,实上承阮籍《咏怀》七十二首。多用比兴,抒写不平。”章燮引王尧衢言注:“王尧衢曰:感,思也,思其有幸遭遇。一云感之于心,遇之于目,发于中而寄于言,如《庄子》寓言之类是也。”其实“感遇”二字很容易理解,无需累注,只是要理解它是一种诗的体式,有很多诗人写这样的诗。
诗人张九龄,这里没有必要介绍他的生平,只需了解,张九龄写这组《感遇》诗时,刚好被从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不过,写作背景只是解读诗意的一个参考,不可将诗中的影射实指为某人某事,这样胶柱鼓瑟,往往破坏诗意。
兰叶春葳蕤。葳蕤,音威蕊,花叶繁盛下垂状。春天,兰叶茂盛生长。
桂华秋皎洁。华,同花,古代花华二字往往相通。皎洁,明净,桂花在秋开开放,多为黄白色,所以看上去很有光彩。秋天桂花盛开,黄白色的桂花皎洁明净。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欣欣,草木茂盛生长。生意,生机。自尔,自然而然地,尔是词尾;另有叶嘉莹先生的解释,自是自己,尔是对方,自尔就是彼此。前者的解释,这句的意思是,兰叶与桂花这样生机勃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美好的时节。按叶先生的解释,这句意为兰叶与桂花在自己的季节里生意盎然,各自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美好的季节。叶先生的解释里有一个哲理,无论是兰花还是桂花,都应该生长在自己的季节里,把自己最美好的本质发展和完成,兰花不要跟桂花比,桂花不要跟比,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使命。我觉得,叶先生的解释较上。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林栖者,栖息在山林中的人,指隐士。闻风,有两个意思,一是兰叶和桂花的香气随风迷漫,被林栖者闻到,二是,闻是听到,风是操守,指栖者听到兰叶与桂花的操守。坐,因为。谁知道那些栖居山林的人,因为闻到兰桂的芳香(或听到它们 的操守)而喜欢上了它们。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本心,《国民阅读经典-唐诗三百首》解为兰桂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我觉得,本心不必强解为某一种品质,它就是指兰桂的天性,或指兰桂有自己的内在追求。美人,有注称美人指君主,这就是过分强调诗的寓托,前面有“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这里的美人,就是指前百的“林栖者”。这一句意为,兰桂散发自己的芳香,是自己的天性,是自己内在的追求使然,不是为求得“美人”的欣赏。
鉴赏
张九龄的这首《感遇》,采用比兴的手法,托物言志,诗人借兰桂不求美人折,寓托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内在操守,不必求人相知的人生哲理。
诗的开头,诗人举了两种高洁的植物兰桂,春天,兰叶茂盛地生长,秋天,桂花皎洁地盛开。这两句诗中,有花,有叶,有春,有秋,实为互文见义,兰也有花,桂亦有叶,各各兼包,概指全株。兰花与桂花,在自各的季节里,展现自己最美好的生命力。
三四句承接一二句。兰花与桂花在自己的季节里蓬勃生长,各自形成了自己最美好的季节。兰叶葳蕤,桂花皎洁,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特点;兰叶春生,桂花秋放,它们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季节。它们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季节里展现了自己最美好的本质,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五六句一转,兰桂展现自己最美好的本质,散发出生命的芬芳,原是它们的生命天性使然,谁知道它们的芳香被那此隐居山林的人闻到了,他们的美好的品质被他们听到了,于是,这些隐士纷纷跑来欣赏它们的美。
兰桂展现自己美好的生命是为有人来欣赏它们吗?七八句一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花到了春天,它们自然就会茂盛地生活,桂花到了秋天就会皎洁地盛开,这是它们自己的天性使然,是它们追求自己生命的美好使然,不是为了别人的欣赏。
此诗是五言古诗,却有着律诗一般的结构,一二句起,三四句承,五六转,七八句合,结构严谨分明。语言上,此诗虽在咏物的背后,阐释了一个高雅的人生哲理,但词意平和温雅,不激不昂,深得温柔敦厚的质。明程元初(《初唐风绪笺》卷三)评:
诗欲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此诗气高而不怒。
明邢昉(《唐风定》卷一)评:
透骨之语出之和平。
感发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人生的价值来自于认可,而认可有外在的认可和内在的认可。
一个人竭诚为他人付出,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得到了他人认可,获得了社会的赞许,这时,你自然会感受到人生的价值。这在这首诗中,就是获林栖者相悦,就是求美人相折。
可是,你的付出却不一定会得到认可,你的诚心也许会被他人抛弃,犹其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这种来自外在的认可又有多少参考价值呢?
因此,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更多地向内追寻。
兰叶春而葳蕤,桂花秋而皎洁,它们让自己生命生机勃勃,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欣赏,它们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那么人呢,人总是希望有人相知的,就算是写“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张九龄,他在下一首《感遇》里又写道:“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他也是希望有人相识相知,可以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施展。
可是,一个人不遇于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难道就不用培养自己美好的品质了吗?
这就是本末倒置了,一个人培养自己美好的品质,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它应该是自己的内在追求,这跟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无关,就像兰桂一样,到了自己的季节,它们就生机勃勃,让自己的生命绚烂无比。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总有获得别人承认的渴望,但是,来自他人的认可,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即使得不到别人认可,也能谦和地面对这个世界,这就是君子。
我们自然不必抑制自己对来自外界的认可的渴求,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修炼自己品质,这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当他人不认可我们时,我们在心里念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可以激励和安慰我们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