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迷上了戏曲。
说来也巧,在知乎看到一篇高赞回答,问题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和戏曲有关。回答里有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一言以蔽之,戏曲里,哪有什么爱情”。
答主是位在校读研学生,读的是戏曲专业,说道:
“戏曲里总讲书生与各种女人的故事”。
和有婚约的青梅竹马,和进京赶考图中的风尘女子,和中举之后的相府小姐。
读着读着,就发现他们有相同的设定。
新婚二月,又时逢大比之年。书生离家,新妇侍奉公婆。一家子把改换门闾、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希望寄托在书生身上。
书生进京赶考,途中遭遇不测,丢了盘缠。风尘女子慧眼识人,出手相救。她富而不贵,却识得他虽无今日富,却有明日贵。陪人赔钱,望他中举来会,助她脱离苦海。书生风月场里流连了月余,继续赶考。
戏曲里,书生总是一举得中。相府里刚好有待嫁的小姐。一方要拉拢新贵,一方恐朝中无人。就这样,入赘相府。
青梅苦等十八年,竹马已不是当年的竹马。当年的新妇,送走了公婆,千里寻夫。
风尘女子等了一年,不见回转,开始投资下一个书生。
相府千金在某个中秋看书生愁眉不展。苦苦开解,书生才道出家中父母年迈,还有……还有新婚二月的妻。千金竟成了妾。
合书。忍不住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静思。书生也不容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一言以蔽之:戏曲里,那有什么爱情。
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读书之余该做个有趣的人。
读罢,对戏曲里有些俗套的设定感到无可奈何,又对书生、新婚妻子、相府小姐、风尘女子等人物的设定、剧情走向、命运安排感到痛心、失落和无奈。
这几个人物放在一起,无论戏曲想要突出什么,书生中举后的艰难抉择也好,批判封建习俗也罢,好像剧情都没得选择,只能落入俗套的设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看武侠小说。
“男看金庸,女看琼瑶”,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管他什么“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的俗套设定,要看就看能打动人心的。
或许是小时候看了太多的琼瑶剧,直至现在“你是风儿我是沙”还在脑海中回响,“尔康和紫薇”,“小燕子和五阿哥”,“何书桓和如萍依萍” 的爱恨纠缠仍在眼前浮现……
琼瑶剧里,爱恨纠缠是有了,但好像还少了些什么,或许是一点豪气,又或许是一点江湖气。
所以,武侠小说就像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让人又爱又恨。
是“杨过和小龙女”十六年的意难平,是“萧峰和阿朱”的遗憾终生,是“八大恶人”的咬牙切齿,也是“《九阴真经》和《玉女心经》”引起的武林浩劫……
细细想来,戏曲里,没有什么爱情可言。武侠小说里,也没有什么英雄可言。
武侠小说里,最爱当属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
觉得萧峰一直所向披靡,自带主角光环,武林大会,虽谦逊但风头尽出,落得美名。慕容复只是徒有南慕容之名,好像一直被萧峰所压……
其实一直以来,萧峰虽被人称为英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都算不上的悲惨人。
说是普通人是因为萧峰并不像段誉一样误打误撞学到北冥神功、凌波微步,是切切实实苦练而来。
说是悲惨人是因为从出生爹娘无辜丧命,长大后养父母被仇人所杀还被嫁祸污蔑,导致武林中人皆认为其不孝、弑恩人……
虽有阿朱一直理解相伴,并与阿朱定终生,天不遂人愿,阿朱,被萧峰亲手误杀。一言以蔽之,萧峰哪是什么英雄,悲惨更多些。
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书本里只有理想中的爱情、英雄罢了,当然不能由此否认它存在的意义。
戏曲,国粹,文化之根源;武侠,小说,理想中的武林社会。戏曲里虽没有爱情,但那生、旦、净、丑登场,戏腔一起,无论是何种戏曲,都会被文化的魅力感染,这便是戏曲存在的意义吧,武侠亦然。
文章来源 公众号:十八分钟
一个温暖的文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