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写些东西,就是纯粹想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泄情绪的。自己用笔记本吭吭唧唧的写,写完了也不去看。想写了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从去年开始的在线上平台写日志的,起初不会去在意什么阅读量,评论,点赞数。就自己碎碎念。也不怎么看别人的文章。
慢慢的开始看别人的文章,别人写的那么好,那么多粉丝,那么多人点赞。突然开始在意起,自己写的东西有没有人看了。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那个时候会经常打开平台,看自己写的东西有没有人评论。结果就是,根本没人看,阅读量是个位数。慢慢的也就不愿意在线上写了,但依然会在线上看别人的文章。
但那个时候开始会回过头来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真的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写的,一点也不好。立意不新颖,观点不深刻。我就想我自己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看这样的东西的。
这么私人化的碎碎念,就是在浪费时间。写作水平根本得到提升。我第一反应是书读少了,开始读书。但是是没有目标的读,抓到什么读什么,鸡汤,名人传记,理财,财经,心理学,哲学,小说,都读了一些。书读了不少的,但是没怎么做笔记,只偶尔写上几句感悟。
真应了那句话,你读过什么书,最终会写在你的气质里。虽然没那么夸张,但那些书也并不是白读的。至少思维上变得开阔了一些,没以前那么狭隘。更加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也养成了阅读习惯,上次在高铁上看完了一本《零秒思考》
比如以前一件事好朋友跟我观点不同,我就会默默的不高兴。现在能够欣然的接受别人观点的不同,还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些事情。自己不能够理解的就直接问朋友。。人就是喜欢寻求共同点,好似这样比较安全。当你知道别人这么做,并且成功了,才愿意去做一件事。但是并不是所有有人认同的事情就是对的,接受事物有无限可能性,会比较难,但是这就是事实。
当你开始关注一件事的时候,关于那件事的很多信息就会被你发现,这叫吸引力法则。慢慢的书看到多了,逐渐懂得做主题阅读,不再盲目瞎读。
年初读了几本关于阅读速度的书。《快速阅读术》《高效能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并且养成了,读书先看目录和前言的习惯。会开始尝试做读书笔记,写书评。虽然写的时候总觉得破题和立意这两个比较难,但是仍然愿意努力去消化书中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读完这几本书的收获就是,读书要带有目的。这样效率才能高。读不进去的书,就别难为自己了,直接不读。不强迫症的每本书都从头一字不漏的读完了。就是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读完,也不记得。不如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重点看。人就是喜欢寻求共同点,好似这样比较安全。当你知道别人这么做,并且成功了,才愿意去做一件事。
这就是思维上的转变吧。以前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能接受,以前不会做的事情现在会去做。人的思维一开阔整个世界都变大了。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和狭隘。
2018年过半,读了20本书,写了12篇书评。虽然写的东西还是没有什么人看,但是我写我的并且去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有一天,以后的我回顾的时候会觉得,现在的我幼稚,但那就是我。
过去的我塑造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将塑造未来的我。希望未来的我不会怨恨现在的我。获得自己认同的体验,要比获得别人认同的体验要愉快舒心的多。
哎,又碎碎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