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数学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不难看出只有教没有学的教学永远不会是高效的,而要实现高效课堂学生的学,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摸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做白纸和容器,随意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正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都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有了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学生才能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如下良好的习惯:
1、 学会倾听的习惯(包括听老师的和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在倾听同学发言时,能做到:1、不做小动作2、听到同学有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能马上补充。
2、 学会 动手操作的习惯(能做到听准要求、动手之前不摸学具、操作完以后能很快把学具放回指定的位置。)
3、 学会观察的习惯。
现在的教材,都是从一幅情景图引入新课,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时能做到:1、有序2、能抓住主要信息去说。
4、 学会提问题的习惯。
学生能根据看到的信息很快提出问题。
5、 学会小组合作的习惯。
要创建自主、高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6、 学会齐读的好习惯。
在齐读时,如果学生语速慢、拖拉,就会让学生感觉精神不振奋、而且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所以数学课堂上齐读时,最好让学生做到:快、齐。
二.找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段时间里,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想背下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想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教学任务总是完不成,现在看来,所谓的教学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不了解学生的基础,只备教案,不备学生,教案设计再周密,同样的一节教案,针对不同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针对这种状况,我仔细研究了我们的学生,并找准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并且要合理分配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上课时复习占用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复习时出现个别学生对旧知识学的不扎实或根本不会的,利用第二课堂再补,不能拖延太长时间。新授课控制在20分钟以内,最后至少留给学生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样就不会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了。
三.把准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进行训练:
常言说,千听万看,不如经手一遍。新授知识结束后,练习是知识的内化的过程,所以练习要贯穿新授课的始终。课前引中有练,学练结合。在一个班坐着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有差别,他们的心理也有差别,他们的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为了面向全体,照顾到各方面的差异,在课堂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题设计要遵循有易到难,有直观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针对性,易难适度,高而可攀,在基础知识练习过之后,要安排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题。
三、要重视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她不仅能在知识的学习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能在情感上感染、启迪学生。同时课堂中教师除了组织、引导学生活动以外,还必须对学生活动作评价,课堂评价的进行既是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志,又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挑战困难的必要手段。课堂中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主要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
当学生学习疲惫时,我们可以说:“现在老师看,谁的表现让老师一看到你就愿意上课”,当一位学生想出了有难度题目的答案时,我们可以说:“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都能想出来,简直和老师一个水平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在学生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时,我们可以说:“别急,慢慢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可以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做的很多,但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保障。让我们立足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而不断进行实践,找到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趣味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