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学习总结

卢闯 2017年10月29日分享《设计心理心》

第一《日用品心理学》,二章《日常行为心理学》

【学习要点】

1.设计两个重要特性:可视性、易用性

2.以人为本的设计:从心里以及技术层面,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先进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满足人们需求,能力、行为的方式。

3.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示能、意符、映射、反馈、概念模型

4.行为的七个阶段以及大脑的三个层次

七个阶段:目标、计划、确认、执行、感知、诠释、对比

三个层次:反思、行为、本能(设计者需要关注着三个层次)

5.行为七个阶段七个基本设计原则:可视性、反馈、概念模型、示能、意符、映射

【学习感悟】

首先觉得这本书挺特别的,跟以往看的设计类和产品类的书籍不一样,书中通过用户各种心理以及行为模式来告诉我们如何做好设计,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设计,发现以前很多无法解释的都变得合理了,以前觉得汽车作为调节器怎么这么奇葩,原来是遵循映射以及概念模型原理的,以前看到我们自己设计的页面满页面重复的充值按钮,又说不上来为什么,原来是意符太多设计过度..。

其次感觉这本书挺难读的,有很多心理学的知识,不多读几遍根本理解不了,像“习得性无助”,与“积极心理学”,想想看爱因斯坦应该就是“积极心理学”这种而不是“习得性无助”这种,还有第二章“不当的自责”中讲的一个观点印象挺深刻,设计师应该主动减少不正当行为发生的机会,首先利用示能、意符、良好的映射,还有约束等手段指导用户行动, 不要让用户因为没有看说明书犯错而自己自责,而是要做到不让用户有犯错的机会,至少要做到合理的约束吧。

【自我检视】

1.在项目管理中很多用的都是行业术语,在用户没有形成自己的概念模型的时候,做好意符的设计挺重要的,像不明白的属性字段,至少需要加上一个注解来标明,免得用户理解偏差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模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