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写的两个人就是西夏国的军师,谋主,宰相张元,吴昊,尤其是张元。
张元,吴昊不是二人的本名,吴昊不知道叫什么,张元原来叫张源,他的两个侄子还差点因为他投奔西夏而被免官。
张元,吴昊二人年前的时候相友善,而且常常行侠仗义,助人为乐,并且都很有才华,志在科考,这样一看,也都是好孩子呀。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两个人十年寒窗,在科考上却一再受挫,多次考进士都不及第,考不进没有才华就算了,但这两个人偏偏自负才气,多次不中,就觉得怀才不遇,心中充满了怨气,借酒浇愁,写诗抒怀。
这种日子没有过多久,不久他们发现还有一条路也可以致功名,那就是沙场报国。
于是二人也不参加科考了,而是兴致勃勃的奔赴西北前线而来,投笔从戎的故事在汉朝有,在宋朝也可以发生,如果以前没有,那就从他们身上开始吧,还有他们的好友姚嗣宗一起去了西北。
当时李元昊图谋称帝建国,宋朝西北边防吃紧,他们就投到宋军西北边防大营,希望能够谋个一官半职,为国效力,但是当时的边关大帅在是否任用他们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谁想这就惹恼了他二人,他们一怒之下,不辞而别,直奔西夏,等到边关大帅察觉的时候,已经追之莫及,有鉴于此,只好让姚嗣宗做了幕僚。
不过从后来结果看,姚嗣宗才能好像不如张元二人。
此时的李元昊正是求才若渴,如果有才能,或授予将帅,或任以公卿,推诚不疑,以为谋主。
这是李元昊厉害的地方。
当这二人到达西夏国都兴庆府后,为了引起李元昊的注意,故意在一家酒店饮酒题字:张元,吴昊来此饮酒。被西夏兵带到李元昊面前,李元昊此时还叫赵元昊,宋朝赐的姓嘛,李元昊为什么冒犯他的名字,结果二人大声说道:“姓尚不理会,乃理会名耶!”
李元昊被这个回答给噎的张口结舌,于是对二人授予官职,加以重用。
二人从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投奔西夏,到庆历四年(公园1044年)张元去世,首尾一共八年,八年期间,对西夏的大政方针制定,二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侵犯宋朝方面,二人之中尤其是张元,不仅鼓励李元昊自立,还多次挑唆他侵犯宋朝,夺占领土,连方略都为李元昊制定好了,李元昊发动的战争都是在他的方略下实行的。
二人中张元是极端自负的人,他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却屡试不中,他要寻找一切机会证明自己的优秀,如果宋朝不行,那就叛宋投夏,如果投夏不行,我甚至觉得他会再去投辽,只要能证明他的才华就行。
他们两个人的行为很是震惊了宋廷,在北宋后来的科举改革中,取消了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而是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
即使对那些科举成绩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这也算二人对北宋后来士子的意外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