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的夏日实在闷热无比,一扇门把内外隔成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清凉舒爽,一个世界如同巨大蒸笼,只有到晚上才敢踏出这扇门。
这天晚饭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了附近的小山公园,此时的公园里人涌攒动,喧闹无比,有在健身器材上玩闹的小孩,有在广场上跳舞的大妈,有赤脚踩石子路的老人,也有跟我一样慢悠悠散步的青年……乘着惬意的微风,我沿着靠近路边的栅栏往前走,突然耳边传来大喇叭吆喝的声音“T恤衫一百元三件,一百元三件”,而就在不远处正围着一群人,我走进一看,原来是摆了许多小摊,卖T恤衫的、卖绿植花卉的、卖手工凉鞋的等等不一而足,“地摊经济”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印象中,家乡的集市也是如此。
在农村,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几天有集市,这是农村人为了方便商品买卖而特地在宽敞的街道两边设定的,其中大多数买卖的商品都是农产品。要想在集市上占个好摊位就得在这天起个早,因此常常会看到,天刚蒙蒙亮,就有人挑着担子或蹬着三轮车出发赶往集市,很快街道两旁就会被一个个摊位所占据。人们约定俗成地把集市划分成了一个个区,有蔬菜水果区、肉类区、日用品区等,一般在午饭后,人们会竞相走出家门来到集市上采购物品,此时集市也会渐渐迎来人流高峰。夏日的集市是火辣辣的味道,太阳晒得皮肤刺痛,却依旧抵挡不住人们的滚滚热情。摊位上玲琅满目的商品使人眼花缭乱,吆喝声、叫卖声、喇叭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满满的烟火气充斥着这方小天地。
“老板,西瓜多少钱一斤啊?”
“西瓜一块二一斤,甜得很”
“便宜点,八毛一斤,能行不?”
“自己家种的,八毛就八毛吧……”
这样的声音,在集市上并不鲜见。淳朴的农家人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不管钱多钱少,能卖掉就已是极大的安慰,宁愿少赚点,总比烂在地里好。
日落之时,摊主们开始整理未卖完的东西,准备回家……被汗水浸湿了一天的背心,随着日落逐渐开始变干,而弯曲的脊背却满是疲态,双脚蹬上三轮车,在丝丝微风和落日余晖中缓缓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