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娜娜一起下班回家,娜娜的电动车后面坐着3岁的儿子乐乐,一路上小家伙十分的兴奋,嘴也很甜,不停地“阿姨、阿姨”的叫着,乐乐的小手里攥着一个苹果小贴贴,他时不时的把小贴贴粘到脸上,熙熙攘攘的车流丝毫影响不了小家伙兴奋的心情。
就在我们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后座上的乐乐“哇”的一声哭了,“我要我的小贴贴,我要我的小贴贴.......”原来小家伙儿的小贴贴一不下心被风吹跑了,在电动车、自行车的车流中停下来去寻找一个硬币大的小贴贴显然不太现实。
随着车流,我们并没有停下来,为了安慰儿子的情绪,娜娜试着用描述事实的办法来安慰乐乐:“乐乐的小贴贴丢了,乐乐非常伤心。”
听了妈妈的话,乐乐哭得更凶了:““我就要我的小贴贴,我就要我的小贴贴......”
娜娜边骑车,边安慰乐乐:“妈妈知道乐乐的小贴贴丢了,乐乐非常伤心。”
乐乐并不理会妈妈的话,继续伤心的大哭:“我的小贴贴没有了,掉到后面了......。”
到了行人少的地方,娜娜把车子停下来,蹲下来对乐乐说:“妈妈知道乐乐非常伤心,可是按照我们的行驶方向是不能骑车返回去找的。小贴贴是哪个老师送的呀?明天妈妈给老师说再送乐乐一个......”
虽然妈妈的话并没有使乐乐立刻止住哭声,但,乐乐的哭声明显减弱了许多。
我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找出一包零食,递给乐乐,说:“乐乐,这是嘟嘟妹妹的最爱吃的,送给你一个。”
乐乐接过零食,哭泣声慢慢降下来......
我继续说:“嘟嘟妹妹可喜欢乐乐哥哥呢,今天中午还想去你家找你玩呢,我说哥哥长大了,上幼儿园了。”
听我这么说,乐乐啜泣的说:“我想找嘟嘟妹妹......”
我和娜娜对视一笑,看来,乐乐的注意力已经从苹果小贴贴转移到了嘟嘟的身上。
“好呀,一会儿阿姨到家后就带嘟嘟妹妹去你家玩。”我回答
乐乐手中拿着零食,不再哭泣,娜娜赶紧趁热打铁:“对,咱们赶紧回家吃饭,找嘟嘟妹妹玩。”
......
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现代的父母还有好多在沿用他们父母辈的传统方式去教育子女,难免会威逼利诱让孩子快速脱离不良的情绪。
但娜娜却不同,作为当事人,我很赞赏娜娜对儿子乐乐的情感沟通,她认可了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受任何压力或否定。
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现情绪时,会使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但往往是孩子越大这个办法越不奏效,为什么呢?
成人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的情绪来的快,走的也快,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任何情感(伤心、难过、生气、沮丧......)需要一个出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当下的情绪会越发的明显,倘若总是想通过其他的事物来转移他当下的情绪会越来困难。
如乐乐大哭的时候,我立刻给他一包零食,不见得他就会止住哭泣,而当妈妈给他情绪的认同,给他时间让他宣泄后,我再用一包零食便轻而易举的转移了他的情绪。
孩子有情绪的宣泄恰恰说明了他是一个情感和内心世界都很丰富的孩子,只要认同他的情绪,让他的情绪有宣泄的出口,那孩子的情绪发生转变也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解决孩子情绪的法宝:认同+转移。
不信?
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