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一
今天,读了流浪风儿在简书上所写的文章,心里酸酸的,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风儿的故事是说,家里的猪拱开了圈门,跑出来吃了大伯家地里的菜。大伯拿锄头打了母亲,鲜血直流。孤儿寡母到大队去找人评理,无人,无果。
风儿写作风格正如她的名字,像一阵清风佛面,轻松,欢快,有嘻哈之风。但我想不到的是,她竟能用平静的笔触去书写母亲的挨打,血沾湿了头发,一片片,殷红殷红的。
平静掩盖了呐喊,掩盖了呼天呛地。在特定的社会里,人性被泯灭,被扭曲,被异化。再多的装饰,再多的平静,都掩盖不了真相。尽管她说,这类事情再没发生过。和大伯,和奶奶的关系,都得到了改善,还吃了顿饭。但我觉着,这种悲剧在很多农村家庭都有上演,具有普遍性。要不在评论区里怎能看见有人在哭?有人想拿起锄头复仇?
在一个五岁的孩子眼里,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无助啊。唯一能说理的地方是大队,是政府的代表,可大队在哪里?没人。从中午到天黑,孤儿寡妇在不宽的干槛沿上站立。秋雨,把最后一丝寒冷,送进被伤害者的心窝。还有饥饿也来帮凶。这是一幅悲惨的画面。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伤痛。
文中的风儿父亲不在家,老实柔弱的寡妇,独自带着三个孩子过活,最小的才两岁。在这里看不到人性,贫穷造就了争抢,更谈不上什么教化。亲情,血缘,哪敌得过些微的一丁点利益?孤儿寡母更成了所有人欺凌的对象。大伯身强力壮,自认为是啊Q一样。他看不起丈夫(还是亲兄弟)不在身边的弟媳,大概就是他眼中的小D。在这个没有公平可言的世界里,阿Q总要找个出气的,比他自己更弱的人出气。也许他刚跟别人受了委屈,他要找回自己存在的价值。好,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风儿的母亲,扮演的小D,挨打成了必然。
人在社会里都有清晰的排序。血有时候是抹不去的。过去的血在流,要流到什么时候?
写完这段文字,恰逢清明,祭祖烧纸,怀念过去。让我们受过伤害的人,都从过去的伤害的废墟里,勇敢地站立。去面对未来。
2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