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文章内容写得不错,将其中主要内容摘抄成文(大部分是摘抄,少部分个人理解),以便后续多次研读,以便形成自己的东西。
01
系统的认识
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注:《“系统论”的理解》中关于系统的定义)。这个定义里有两个关键词:1)要素;2)连接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眼前的“要素”,但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02
理解洞察力
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普通的人观察一只手表,优秀的人洞察几百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次合作,优秀的人洞察协议背后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个团队,优秀的人洞察团队里责权利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会观察,优秀的人能洞察。
03
洞察力与深度思考
洞察力,经由深度思考获得
04
深度思考第一步:建立模型-一张图展示构成要素及关系
解读隐于现象背后的模型,是深度思考的开始,是锻炼洞察力的开始。
抽取最重要的部分,用简洁明了的图来表述全貌,就是解读模型。
仅仅通过动脑是很难使思考深化的,必须实际动手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图像表现隐藏于眼前问题背后的模型。这样思考问题,很多时候都能醍醐灌顶般地找到正解。
个人理解:系统论,是研究要素、系统、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的表现方法,建立模型好像也不失一好方法。
建立模型需要两个条件:
条件1. 考虑构成要素和因果关系;
条件2.用一张纸展示出来。
思维可视化:
04
模型的构成
生活中,每一个现象,都是一个“系统”,可以经由5个最基本的“结构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搭建模型进行表述。
一个有洞察力的人,要懂得看透变量的三个经验:
1、关注核心存量(个人理解:KPI)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存量”是什么?用户。一家投资机构的“核心存量”是什么?案例。一个医院的核心存量是什么?社会信任。讲师呢?学员口碑。餐厅呢?回头客……
2、关注流量增速;
3、关注周转时间。
05
解读动力机制(连接关系)
因果链,是系统的5个结构模块里,第一个无法用眼睛观察、只能用头脑推理的模块。
而真正有洞察力的人,会用“因果链”顺藤摸瓜,找到与之相连的“原因变量”,解决问题。
“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时,要走出三个误区:
1、不要遗漏中间项;
我们说:喝咖啡可以让人精力充沛。但是,喝咖啡,和精力充沛之间,真有一条“增强的因果链”吗?
其实并没有。喝咖啡,不会直接让人精力充沛。喝咖啡,只会增强你体内的咖啡因含量;咖啡因含量,会增强新陈代谢这只“马达”的转速;而新陈代谢,才会把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精力。
所以,我们遗漏了“咖啡因含量”,和“新陈代谢”这两个中间项。当你知道“新陈代谢”这个遗漏的“中间项”,才是直接原因时,也许就会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运动”,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也就是说,通过分析“因果链条”上的中间项,你可以发现那些藏得很深但至关重要的因素,找出它们,通常是你转变思考方法的开始。普通人“找因果”,而你找的是“因果链上的中间项”。
2、不要迷信相关性;
相关,是未知的因果。真正的洞察力,要可以始于相关性,但终于因果链。
3、不要颠倒因果链。
在商业世界里,到底是销售价格决定了生产成本,还是生产成本,决定了销售价格?
06
改变模型的对策-找寻支点,建立增强回路
只想着改变现象必然会失败。
想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回归模型去思考,理解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即本质的存在方式。只要模型不变,无论现象怎样改变,结果都是相同的。盲目地从现象入手,有时甚至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
通过分析模型及动力机制,找到合适的支点,改变模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形成因增强果,果反过来又增强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环增强,这就是“增强回路”
07
调节回路(控制论的思路)
思考出模型及动力机制后,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其精确度,并在获得反馈后对其加以提升,这就是实现深度思考的方法。
参考文章
《深夜书房15: 4步骤实现深度思考,找到解决本质问题的方法》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