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关系远近,全凭缘份。即使血亲之间,也是如此。
缘份才是决定亲密度的重要因素。缘份是一种相互的欣赏和认可,是一种同频和共振。
表面上看,这种同频和共振,是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双方产生了共鸣,关系建立起来,之后交往逐渐加深,成为好友、知己,甚至忘年交等等。
其实,外在的语言和行为,只在关系的初期才起重要的作用。交往深入以后,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就不再靠语言和行动,而是直接感知对方能量——人散发出来的无所不在的能量场。
能量场是骗不了人的。人有很多时候心口不一,可能嘴上说是,心里说的是不。可能语言欢快,内心却很沉重。
当心口不一的时候,能量场却不会说谎,不需要太长时间,对方一定能感觉出来。
现实生活毕竟不是谍战大片,没有人真的能那么深藏不露。
越是熟悉的人,相互间的交流,越少依靠语言。一句话不说,可能是默契与和谐。相谈甚欢,彼此却憎恶和厌倦。
人与人之间出现嫌隙,是能量场之间的嫌隙。这个时候,尝试运用巧语来左右现实,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最后更让人觉得虚伪。
世界原本千差万别,有嫌隙不妨以差异视之,平常心对待。不必刻意修复、拉近,即使这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如此。给对方空间和自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即可。
分歧、巨大的差异,如同纸包不住火,一定会在能量场上表现出来,变成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所以产生所谓的“误会”的时候,如果你相信自己,就不要急于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原谅。这个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如果我们做人的原则一以贯之,又何需过多解释,不如交给能量场去做定音鼓。
如果是自己的错,就真诚地道歉,但不必希求对方马上原谅,关系和好如初,给对方的一个情绪平复,冷静思考的过程。
如果问心无愧,则简短地说明真相,言辞温和明确,切忌不停叨叨叨,有节有度。
过去,我总是害怕关系被损坏,总想维持关系的良好、亲密。现在我不,我懂得了亲密的,始终会亲密。不是同路的,终究会疏离。无论什么关系,要随缘。
现在有很多畅销书教人们如何交往,如何建立人脉。其实,如果在能量场上无法与他人匹配,不管怎么努力结交,都是徒劳。
我们可以去结交比自己强大的人,让自己获益,但是在此之前,必须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能够为他做什么?
如果你也能够为对方带来价值和收获,那说明在你和他的能量场之间,还存在可以匹配交接的点。对方可能会因为这个点,而愿意结交你。
如果以为靠请客送礼,称兄道弟,攀亲带故就可以结交人脉,可能会一厢情愿。下了酒桌,就拉黑了你的微信。
走到今天,发现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做自己——这是一个人的重心所在。在所有的关系中都要力求做自己,活得真实,通透,你才是舒适的。
只有你是舒适的,和你在一起的人也才是舒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