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最头疼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又要起床了,又要上学了,又快到上班时间了,孩子还没有刷牙洗脸。下班后,孩子作业还没有做作业,你要开始做饭,孩子又开始拖延了。有时候,你实在忍不住了,开始发脾气了,可是马上又后悔了。就这样,每天都在被孩子牵动着,焦躁着。
自己休息的一天,我就专门让我女儿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我告诉她早上长针指到6(7:30)的时候去上学是不会迟到的,但是今天爸爸不上班,你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去上学,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吃早餐,什么时候穿完衣服,什么时候洗脸刷牙,所有的时间都自己决定,直到你自己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爸爸送你上学。
姥姥把衣服准备好,是背带裤,平常她肯定说自己不会穿,会闹着姥姥帮忙穿,而姥姥肯定会赶紧帮她穿上。我就告诉她,你肯定会穿,相信你自己,我们今天有的是时间,你自己愿意啥时候穿好都可以的,你只有穿好衣服才能指针到6的时候出发,才会不迟到。
吃饭的时候,每次都看平板,而每次都看得入迷不知道吃饭。这个时候姥姥会为了赶时间开始喂她吃饭,而妈妈就特别烦躁,甚至会发火,要没收平板。我又给她达成一个协议,为了不被没收平板,我们可以边吃边看,但是看一集小玲玩具(12分钟)必须把一碗饭吃完,我会在还剩下5分钟、3分钟、2分钟、1分钟的时候提醒。结果是时间到了把一碗饭吃完了,平常是会说自己不爱吃,不喜欢吃,换来姥姥喂饭,以及喂饭同时的数落。这次自己独立吃饭,并且获得了看平板的权力。
一切准备就绪,我就告诉她什么时候去学校都可以,但是她记着指针到6不会迟到,所以到了7:30就主动催着我去学校,而不是以前要多次催促她该走了。
在学校的路上,碰到很多同班的小朋友,她就告诉我这个时间上学特别好,能和小朋友一起去学校。我告诉她那么明天你还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好不好,她很高兴的答应了。我说你今天特别棒,我要给老师发个微信表扬一下,她就更加高兴了。
晚上的跳绳训练,我给她时间是1个小时,我们会一起看开始的时间。然后在一个小时内,每天都设置目标,本周是连续40个。我们互相约定,只要能连续40个,剩余的时间就是她自己的,可以随便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样的方法她表现得特别积极,不会跳几下就磨叽半天,她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连续40个,在完成的过程当中,她会非常专注跳绳,中间需要几次间断,但是总体上的跳绳量比以前训练有很大提高。
总的来说,我认为要想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
1.跳出情绪。要意识到自己处在情绪中,又对孩子发火,或者因为孩子的表现而自己焦躁,烦躁,甚至要大喊大叫,甚至要动手(喂饭甚至打人)。一定告诉自己是在情绪中,让自己跟情绪有个简单对话,想一想,情绪并不是问题的根源,什么才是这个情绪、这个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找到核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2.设定目标。要协议好规定的时间和任务,特别是告诉孩子,如果这个时间内完不成任务会有什么坏的影响,如果指针到6不出发,可能会迟到,就是别的小朋友都到学校了,你还没有到。跳绳任务完不成,期末的考评就可能不达标,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不在一个短片的时间内吃完一碗饭,可能平板就会被没收。如此种种。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这个事情做好了、做坏了对她产生的影响。多鼓励他向好处做,但是做坏了的后果也要清楚,自己要承担的。
3.充分鼓励。孩子没有独立做过什么事情,她都会有畏难情绪,如没有独立穿过背带裤,每次都是姥姥帮她穿,她就会认为自己不会做,但是鼓励她自己穿,并告诉她有充裕时间,爸爸陪你。给她心理上的安全感,鼓励她自己做事情。孩子的潜能是远远超乎家长想象的,要把爱给够,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做事情。
4.尊重为主。我们平常要有一定的耐心,虽然不能像对待单位领导那样对待孩子,但是要以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孩子,平等尊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与孩子冷静地对一对话,培养彼此的信任关系。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对孩子大吵大叫,甚至打骂。
5.好的制度。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一定要设计好游戏规则,并且要充分代表孩子的利益,以孩子为本,并进行有效的激励和适度的惩罚。激励导向,多多给予鼓励,不断增进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如果多次违犯约定,要进行适度的惩罚。以及适当的补救措施,让孩子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一定的责任。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初步体验,需要反复验证,最重要的是要家庭所有成员都要达成一致,比如我们刚刚跟孩子达成协议了,而老人又开始“越俎代庖”,那么成果就会功亏一篑。随着孩子长大,如果能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固然可喜,如果她又有“反侦察”的能力,那么我们构建的时间管理模型就需要进一步“升级”,做到“道高一丈”,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塑造孩子的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孩子的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祝各位家长都培养一个优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