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个女生,因为写了一本归纳家居的书而出名了,电视台还专门拍了个电视剧叫我的家空无一物。书和电视剧都在重复讲述着她归纳哲学的核心,也就是断舍离。我的理解是,断掉和这些多余物资的感情,才会舍得把这些东西送走,然后才是这些物品真正的离开。极简主义的房间几乎空无一物,只剩下日常所需的物品。
如果你和我一样,生于80年代,大概你也会也有十分喜欢留存旧物的父母。我父母家并不算太小,也有三室两厅,可是,最近妈妈回国后的两个箱子,就找不到地方摆放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房间,客厅都堆满了杂物。不夸张的说,衣柜里有9成的衣服,都是上世纪8,90年代的,现在拿出来估计正时尚,因为时尚就是个圈,来回转。我大约统计了一下,不穿舍不得扔的鞋子,估计是有上百双,分布于衣柜,门后,床底下。每次我要扔东西,妈妈总会拿出一大堆理由说不行,扔掉太浪费。然后,那个房子日渐堆积起来,已经到达两个20寸行李箱都放不下的地步了。
今年,因为搬新家,我看了很多家装节目,梦想改造家,wow新家之类的。我发现,几乎所有要改造的家庭,都无一例外的堆积了大量了杂物。这些杂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人家囤积的旧物,另外一类则是年轻人疯狂购物下的产物。经历过物资短缺的年代,父母都会积谷防饥的想法,所以他们会留着各种各样的饼干盒,玻璃瓶,或者是塑料袋,美其名曰还用得上,扔掉很浪费。如果你和我一样是80年代生的人,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像上文一样拼命保存旧物。这类型的囤积,虽然比较顽固,还是可以送走的,毕竟我们可以劝说父母捐给更需要的人,例如贫困山区。大部分这类型的旧物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循环再用。每次搬家,我都会把近两年都没有穿过的衣物捐出去,这样不浪费,还环保。而且,因为是助人,环保,所以父母也毕竟能够接受这一个处理方法。
另外一种是消费主义的产物,那就比较难以断舍离了。相信各位美女帅哥,衣柜里肯定不缺各种几乎全新或者只穿过一两次,可是已经过时的衣服。明明我买的时候很流行,可是谁知道时尚流转得太快,现在怎么也穿不出去了。又或者是双十一,双十二,儿童节,反正各种各样商家打折厉害的时候,因为贪图便宜而买回来的衣物鞋子包包。现在看来,原来便宜的还真的不一样耐看,好像这里有点不好,那里也有点缺点,只是价格最吸引。最怕就是这类,除了价格,哪里都不吸引的新衣物,新鞋子,新包包,名副其实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我有一个超大的衣帽间就好了,那么就算不穿,也能放着。话说,我看到那几个因为沉重,而一年没有背过几次的包包,虽然喜欢,还真觉得是一种浪费。可惜,在目前全球都高的房价下,我们能够买得起的房子也就那么小了。
在家装节目中,不少房子是50平以下,还是一家3,4甚至5口人住,人均面积还才几个平方。人所需要的空间都不够了,何况是物品。这个时候断舍离就很重要了。因为断舍离,我学会了没几个月就盘点一下书籍,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发现有些好久都不使用的东西就像搜集起来捐出去。然后,每次看到大减价,首先想的不是价格,而是到底家里有没有,如果已经有了,那再便宜也不能买。这样实施了大半年,果然家里就整洁多了。大概是个极简主义者,我最喜欢的家,家徒四壁。不过,我也没有到剧中那个女孩的程度,只是会捐一件才买一件。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能够住多大的空间,因为经济能力所限,但是至少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而断舍离就是那个我们规划生活的时候一个很实用的原则。
有时候我也觉得,恋旧本身是个缺点。太恋旧了,就不会有轻松的现在和未来。小时候心心念念的那个自动铅笔刀,像不像我们最开始喜欢的那个人,他原本没有那么好,只是回忆增加了粉红光环。可能实际上, 他和那个自动铅笔刀一样,早就该被断舍离掉了。有时候我也会清理一些过去的日记,还真的都不太记得了,哪怕当初写的一辈子不会忘记。一辈子这么长,我们总是边走边看的,哪可能真的记住某个清晨,某件事情,某个人物。挥一挥手,扔掉旧物,扔掉旧情,然后,我们才可以有一个好心情,好的现在和未来。
人的心房也很小,如果你不学会断舍离,老是对过去恋恋不舍,又怎么能体会到现在的安宁幸福。有空的话,不仅仅打扫家里,也清扫一下自己的内心。有些人,有些事,就如已经两三年都用不上的衣物,你早就弃之如敝履,不如直接就扫干净好了。
扫干净内心,才能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走下一步。
估计,只有商家最反对断舍离,因为这个大原则最反对消费主义,他们总在推着你要对自己好点, 买买买就是都自己好。其实,学会了选择自己真正应该拥有的,舍弃多余的,对人生做减法,或许我们都会更加轻松。毕竟多余的物资,就像你永远宠幸不到的后宫,她们其实都在为自己被冷落而难过。
三餐一宿,人所需要的毕竟有限,你今天断舍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