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48
今日启发:
Elton:
第三章 大化革新与古代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原始歌谣的产生
原始歌谣的历程
从上述这首歌谣和原初短歌可以发现两者的连续与非连续的关系,前首歌谣唱出到高志里求婚,大刀的绳索还没有解,怪鸱、雉鸡、雄鸡已叫,即天已黎明,这是一篇大长歌,使用了重复叠句;后首歌咏颂异国结婚行,大刀未解已黎明,它们都是抒发了求婚之夜的心境和叙述当夜的情状,定型在七五调上。从诗歌发展史来说,它反映了古代歌谣完成了向短歌形态的过渡。其标志是:
已经完全超越于原始情绪的流露和朴素感情的表现,向个人抒发心情的方向发展,抒情的空间更为广阔,初步确立了抒情歌的性格。同时将歌词独立于舞蹈、说话物语,古代歌谣与原初短歌完全分离,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抒情文学形态,已具韵文的要素。
已经从混沌的形式发展到均整的形式,每句构成的音数定型化,形成原初短歌的七五调。开始为五七句,添加七音一句,即成为五七七形的“片歌”;五七句,反复二句,即五七五七形的“混本歌”。最后形成三种基本形态:(1)二句片歌并列,即五七七五七七形的“旋头歌”,也称“双本歌”;(2)五七反复二句添加七音一句,即五七五七七形的短歌;(3)五七反复三句以上,又反复五七最后添加七音一句,即长歌。在长歌的最后添加数首短歌,此乃后世所称的“反歌”的始源。(三)已经使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从上代歌谣到原初短歌,创造了许多新的内容,直接表现古代民族的生活内容。因此,古代歌谣就开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的歌谣,包括恋歌、挽歌、思乡歌、咏物歌等;一类是民族的歌谣,包括战斗歌、酒宴歌、问答歌等。古代歌谣最后通过咏歌的内部变革,以短歌形态为主体、完成了日本诗歌的形式——和歌的形态,于奈良文化时代,产生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764-769),开始了抒情诗的时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