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说保存国粹,是光复旧物的意思;大官说保存国粹,是教留学生不要去剪辫子的意思。 ——唐俟
志士说国粹,是接受所以旧事物,包括封建糟粕。大官说国粹,是局限于外在,那些无关痛痒的东西。
以当时的背景来看,这两者都是舍大取小,在内忧外患的前提下还死死抓着微不足道的东西不放,甚至制止他人进步。
说白了,就是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被颠覆,恐惧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民觉醒自我意识,从而彻底摆脱他们都掌控。
毕竟,所谓志士和大官,大多都自以为是天王老子,把人民当作牛羊不如的物件。在大难面前,只要能保全他们自己,物件丢了再找便是。
这样的能否称为国粹?必不能。
首先,它并不是我们独有的东西,全世界都有,且有的比我们更加惨无人道。其次,它并不是好的东西,与裹小脚、男主女从等同属于封建糟粕,是理应抛弃的东西。最后,推崇它的人,上边儿说过了,只是上层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已。
说的裹小脚,如今看似不存在,实则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至今。裹住的地方变了罢。
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出身显贵,都有一部分“裹性人”。他们没有什么本事,却自命不凡,在餐桌、公园、网络上指点江山,逮谁咬谁,毫无道德素质底线。他们主张制造阶级对立、男女对立等等,正常人越是辩解,他们越是兴奋,更加肆无忌惮。他们以局限认知为荣,以觉醒自我为耻,理应摒弃才行。
还有一类追崇国学者,称现代人都自私自利,完全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便开始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一起积极学习《论语》《弟子规》等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听着义正言辞,实则却是做着断章取义的勾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此句本是讲父母健在时,子女外出需讲清楚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到了这些所谓国学者手里,竟把“游必有方”弃掉,只谈“父母在,不远游”以表孝敬父母。这与“子为父纲”有何区别?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罢了。就是不想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不愿意让我们去接受新事物的熏陶,不希望我们长出结实的翅膀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自由自在地翱翔。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的本意是讲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主打一个恩怨分明。可到了所谓国学者手里,——尤其一些圣人者最爱——,竟直接将其砍掉了一大半,仅留下“以德报怨”四个字,把先人的话曲解得不伦不类。
这些人,真的是打算好好宣传国学么?呵呵,只是以断章取义来包装自己,好方便夹带私货罢了。或是单纯的自己生活不如意,便通过道德绑架他人来寻求快感,甚至不惜发展成网络暴力来泄私愤。
这才是真正的糟蹋国学,污蔑国学。
国粹,国学,都应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能激励我们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是理应永久保存的。
而且,我们保存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肆意删减扭曲歪解曲解。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不喜算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