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悟道的道,到底在哪?儒家只用两个字,便说出了道的位置。
无论学佛还是修道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我们修的与要悟的道,它到底在哪里?要如何才能悟到它?或是见到和找到它?
其实学佛修道的人,大多都是佛教与道教的信仰者与学习者,而这些信仰学习佛道思想的人,大多都忽略了,其中国文化,不只释道两家,要想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这个道,还需要借助另外一家的思想。
这一家思想中,两个字,就可以让很多人,都能准确的找到,道德经中所提到的道,与佛教要去见的性。这一家并不是阴阳家,而是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儒家。
由于儒家只敬鬼神而不谈鬼神,这使得很多人,只把儒家思想,当成是做人做事的标准,以及知识去学习,大家都听过有修道成仙的,修佛成佛的,却没有听过修儒也能成神仙的,如果说修道修佛都可以成神,那修儒也是可以成神的。儒家的神,大多是自然神、祖先神、英雄神,这些神几乎没有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所以在地位与名声上,儒家所崇拜的神,没法与其他宗教的神相比,儒家也没有过分崇拜神明的习惯,所以今天在宗教的队伍里,很难在看到儒家的影子。
不过儒释道的思想,却是相通的,我们只需用儒家的两个字,就能找到大道的所在位置。
关于道,几乎是全世界的宗教与学者都向往,想要得到的,可往往得到它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其中原因,就是因为,大家的方向都走错了,偏离了通往大道的路。
很多学佛的人,为了悟道见性,每天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去寻找空在何处?性在何处?很多学道的人,也会去寻找,生出万物的道,到底在何处?由于大家都把道看得很高,所以便会认为,道应该在最高处。
老子是悟了道的人,在他看来,什么是最高?最高其实就是最低,所以他才会说:上善若水。水在地处,却从天上来,利万物而又不争,所以老子才提出,大道至简的理,也就是告诉世人,最高处的,其实是最低处的,最美的也是最丑陋的,最善良的也是最邪恶的。通过易经中物极必反的道理,是可以证实,阴到了极点就会转为阳,阳也必然会转阴,乾卦初九,提到潜龙勿用,乾卦上九,有提到亢龙有悔,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道,不再高处,亦不在地处。
老子说大道至简,是指世间的道理,而非真正生出一,又生出二的道。真正的道其实不在某一个极端。如果我们认为它是道,其实它已经不再是道了,但或许它是道,如果我们认为,它不是道,他同样已经不是道了,但或许它是道,道应该就在是与不是之间,有与没有之间,对于不对之间。如果真的找到了那个平衡点,或许才是最接近大道的地方。
这就是儒家提出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道。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做到绝对虔诚的信佛,那他很难成佛,如果一个人,完全不信佛,同样很难成佛,深信不疑与深疑不信,就好像乾卦的初九与上九,一个火候不到,一个过犹不及,所以皆不可取,要想成佛悟道,也应该学会取中,信而不信,迷而不迷才行。
既然心性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就说明,这个心性就是在中间不偏不倚的,道也同样如此,唯有如此,才能生出阴阳,所以道体应该是阴阳均衡的,或阴阳同体的。
所以作为学佛者来说,执着要放下,但不能完全放下。举例来说,如果执着去拜佛,或者执着不去拜佛,都是执着!执着念经,或者执着不去念经,也是执着!执着放下,与不执着放下,还是执着,无论你选择执着的哪一端,都很难悟道,唯有选择拜佛,而又不去拜佛,念经而又不去念经,执着而又不去执着,才能接近道,见到性。
道在虚实之间,有无之间,善恶之间,真理与谬论之间,学佛学道,要学而不学,信而不信,看经书不要执着经书,相信佛,同时也要怀疑佛。只有在破与立之间,不断进步,才是求道的捷径。
历史上任何一位宗教领袖思想大家,皆遵守了这个原则,只因后人,太执着他们留下的语言文字,太相信文字和太崇拜了偶像,才导致千千万万学佛信道者,却没有几人真正悟道,那些真正立宗悟道之人,大多都是先破后立,在真理与谬论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那个平衡之处,也就是儒家所取的中庸之道。
所以在一动一静之间,一呼一吸之间,皆可修身,皆可悟道,道不在千里之外,也不在毫厘之内,道就在你迈开腿,走出去,又走回来的一个过程里。
以上皆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根据,大家如果认可也请去怀疑,不要执着文字的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