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读书,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别人一年能读一两百本书,而自己只能读十几本;
为什么别人读书速度这么快,而自己好久才能读完一本书;
为什么别人读书都能知识变现了,而自己只能是个付费者……
其实,关于读书,你的很多想法都是错的,《阅读7堂课》设计了7个篇章,详细讲述了如何买书,如何读书,如何读懂书,如何应用书。
对大部分人来讲,读书都是为了能够用上,无论你是想提升工作技能,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想陶冶情操。那么如何读书才能有用呢?
1、主题阅读,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主题阅读要从快速搞定自己的知识框架1.0版本开始,如何获得1.0版本的知识框架呢?最快的方式是拿来主义,比如通过知乎高票回答。
其实,好的知识框架,可以来自于一本好书,一门好课,一篇好文章,一次向高手的咨询。
搭建起知识框架后,我们正式开始主题阅读,顺着知识框架把相关领域的图书和文章读完,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接着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淘汰错的,强化对的,迭代自己的知识框架。之后通过写文、分享等实践检验,应用输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如果没有知识框架,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碎片信息中,每天学习大量的知识,却只是强行记忆,不断囤积,遇到了现实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这很像我们学生时代,有些人学习很努力了,成绩却提升不了,这是因为他没有系统掌握这门课的框架。
遇到题目就解决,积累了一堆零碎的知识点,却没有回头去看看这道题目对应书里的哪些内容,因此他也不明白,这道题目到底是考察了哪些知识。
因此,我们在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前,要先搭建关于此领域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宏观地掌握一门知识,而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
2、通过阅读,为自己赋能
在《阅读7堂课》中,作者将赋能分为3个维度:内化赋能、人设赋能和群体赋能。
内化赋能,需要经历3个过程。第一,深度学习,能解释自己看到的什么现象。
百度前副总裁李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书上可能会对理论举例说明,但是那仅仅是别人使用理论解释现象,并不代表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来解释现象。
所以我在看书或者接触任意一种信息的时候,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是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还有呢?还有呢?(一般要找到5个以上)
所以,我们读书时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这个理论能解释什么现象,让每一个知识都有用。
第二,自我联系,能够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第三,刻意练习,成为自己的本能和下意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人设赋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可以打造爱阅读的人设,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出平台,不断输出,用多种形式输出,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别人提起阅读,就会想到你的名字。
群体赋能,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比如,你可以加入阅读类的社群,让社群的力量监督你坚持阅读,不断提升。
3、复利阅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书中提到,阅读本质上有4种类型的复利:知识复利、人脉复利、IP复利和变现复利。
知识复利就是通过阅读获得一些信息和知识,而且越是思考认知和思维模型这类可以迁移运用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其复利效果越好。
人脉复利就是通过高质量输出连接资源,输出质量越高,连接的质量越高。
IP复利就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等多平台的分发,增加粉丝,加强传播,提升个人的品牌影响力。
变现复利就是借助不同的媒介,通过不同形式的输出,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比如读者打赏、付费咨询、培训社群、网课等等。
通过阅读实现复利,有4种形式,分别是写书评、做读书笔记PPT、讲书、做书友会社群。每一种形式都可以实现知识复利、人脉复利、IP复利和变现复利。
比如写书评,会倒逼输入,促进你阅读时的思考,提高你的阅读质量,提高你对文字的总结概括能力,这就是知识复利。
通过写书评可以连接同样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也有可能会获得作者的注意,这是人脉复利。通过多平台分发,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是IP复利。有些出版社会付费约书评,这就是变现复利。
另外3种形式也有相应的阅读复利,书里都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阅读7堂课》还讲了10种实用的读书方法,如何批判阅读,如何联机阅读,如何买书等等,如果你有关于读书的困惑,可以看看这本书。
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读书,但如果不能把书里的内容应用起来,那么我们的读书将毫无意义。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还要为了提高自己而努力读书”。
让我们一起做个会读书的人吧,让读书助力自己成长。
我是夏夜,书评人,专注读书和个人成长,欢迎关注我,一起进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