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 草稿

1.心理学概述(选择题为主)

1.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把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2.个体心理与==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个性心理、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社会心理

1.2.1个体心理三大过程,包括知情意:

  • 认知过程:大脑思考链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 动机:行为的原因——表意识的欲望
  •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
    • 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动机+能力+意志=完成问题
    • 人格:稳固而经常的特性模式,包括气质和个性性格
  • 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

1.2.2个性心理

  1. 个性倾向性:对选择的趋向
  2. 个性心理特征: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1.2.3个体心理和行为

graph LR
刺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过程是黑箱

  • 区别:心理过程是内隐的,难以用科学手段度测;行为是外显
  • 联系:心理过程是行为的根源,行为可以推测心理过程

1.2.4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1. 表意识的特点:
  • 人 能动 认识和改造世界(主动)
  • 人 有动机,使用能力去思考方法和手段
  • 对事物有知觉
  1. 注意力:表意识对客体的集中感知。注意层级理论、聚光灯理论

  2. 无意识:负责调节表意识不关注的生存细节;无意识是表意识的基础,没有意识的生物全靠无意识来生存;表意识压抑表意识(弗洛伊德)

  3.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在个体某一发展阶段(18个月)才出现。

1.2.5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

  • 社会心理共性,个体心理个性
  • 社会是个体的典型表现
  • 社会直接影响个体心理

1.3.心理学发展史话

1.3.1心理学起源()

  1. 亚里士多德
  2. 近代哲学思潮
    1)近代唯理论
    2)近代经验主义:霍布斯(经验主义先驱,洛克(经验主义奠基人)
    3)联想主义:詹姆斯·穆勒

1.3.2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冯特(与学生铁钦纳)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3.3近代心理学派

  1. 构造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格式塔心理学
  4. 行为主义心理学
  5. 精神分析

1.3.4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A、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Rogers,C.R)来访者中心治疗理论和马斯洛(Maslow,A.H)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
    积极心理学.重视人价值,发挥人潜能
  • B、认知心理学: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
  • C、(脑神经)生理心理学:脑心关系,心理免疫,遗传与行为
  • D、进化论心理学
  • E、心理分析研究:更关注青少年和健康人,强调意识和自我,力比多活动高潮在青少年
  • F、行为主义研究:程序学习(及时奖励),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把生理状态实时反馈给测试者自己)

1.4.==心理学流派==纷争(重点)

1.4.1构造心理学:由部分组成整体

——冯特 与学生铁钦纳(Titchener,E.B):心理现象像化学元素一样组成。研究直接经验和意识。主要使用内省法。
优点:实验研究意识,推动心理学科学化。
缺点:研究内容脱离实际,方法局限。

1.4.2机能主义心理学:心理功能适应环境

——美国威廉·詹姆斯、杜威(Dewey,J.)和安吉尔:意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适应性,生理进化能适应生活环境,而心理进步适应社会环境。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连续且有选择性。
优点: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心理机能具有适应性。
缺点:没有统一的纲领,课题不够客观,学派很快衰落了。

1.4.3行为主义:眼见为实

——美国华生白纸论、斯金纳老鼠箱、巴甫洛夫与狗:抨击对意识和内隐内容的研究,主张实验客观。
优点: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推动心理学使用客观研究,摆脱思辨的性质
缺点:把人当成机器来研究,否认人的主观世界

1.4.4格式塔心理学:1+1>2

魏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源于哲学,整体论,心理现象之间1+1>2
评价:重视实验研究,在直觉研究方面有巨大贡献,为认知心理学奠定基础

1.4.5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

佛洛依德。使用个案法。研究无意识现象,心灵深处的动机
优点:注意早期生活经理的重要性,具有深远影响

1.4.6人本主义心理学

  • 罗杰斯(Rogers,C.R)来访者中心治疗理论
  • 马斯洛(Maslow,A.H)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
    积极心理学.重视人价值,发挥人潜能

1.4.7认知心理学: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

1.5.心理学研究

1.5.1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 研究目的: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学四大目标)

  • 理论意义:用科学手段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不是依靠迷信或伪科学。研究以下哲学概念:

    • 可知论vs不可知论
    • 身心一元vs身心二元
    • 先天vs后天
  • 实践意义: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利用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提供服务和协助。

1.5.2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非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在微观时间维度上的展开;多个心理现象在时间轴上的顺序。
例如: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技能形成过程等
(2)心理结构:研究各种相关联的心理现象的拓扑结构和关系
(3)心理的脑机制:脑神经科学。心理是脑和神经的机能(功能)。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在宏观时间维度上的成长发展。包括:种系发展(进化)和个体发展(成长)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
(5)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心理现象和社会or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脑与环境的交互。

1.5.3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问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 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 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用户体验、人机交互。包括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
  • 军事心理学:研究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军事职业特点的分析、军队中的人际关系和组织、人的因素和安全、人因工程和士气等。
  •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1.5.4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 客观性原则:实验者效应、安慰剂效应、顺序效应
  • 辩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5心理研究的==伦理道德==(冷门选择题)

  1. 被试知情权;2. 被试退出权;3. 保护不受伤害;4. 保密原则;5. 确保动物舒适性、人道待遇。

1.6.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

心理学研究要注意客观性
(观心调实个)重点,与实验心理学交叉,考察优缺点)
选择题,大题考每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景

1.6.1(自然)观察法:

  • 定义: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 适用条件:①对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会产生影响;③由于道德要求不能进行控制。
  • 优点:简广真直①便于接收到一手资料;②便于了解实情况;③单易操作;④适用范围广
  • 缺点:重精无本①难以复现,难以检验和证实;②需要的现象可能法出现;③影响神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难以确分析;④实验者效应:观察者人的偏向对结果产生影响。

1.6.2 心理测验法(量表法)

  • 定义:用标准化的量表问题来测试心理现象。
  • 信度(稳)和效度(准):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 优点:简严量模①编制谨,合理;②快捷便,好实施;③易控,高度定;④可以比较常,便于比较对照
  • 缺点:因间结高文①可能效度不高,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②都是间接测量,推断心理;③可能操作复杂,对施测者要求高;④测量成绩只表明结果,不反映过程;⑤不可不免收到经验文化影响
  1. 人格测验:研究人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性,特别是性格、兴趣、气质方面的差异性。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2. 智力测验:又叫普通能力测验,用规定好的测试题目对人展开测验,综合评价个体智力水平。当下最常用的有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4.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1.6.3 实验法:

  • 定义: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 分类:实验室实验 & 自然实验
  • 优点:因复控变程主①可以得到严谨的果推断;②可重复or检验;③可以控制额外量,数量化指标明确,精度高;④实验进可以动掌握;
  • 缺点:探复造影①实验情景带有人性质,外部效度小;②不同的被试有不同的受响的程度,会干扰。③杂的无法测量;④不适于索性研究
  1. 反应时法
  2. 心理物理学方法

1.6.4 个案法:

  • 定义:对个体深入而详尽的观察研究、访谈,以便发现行为和现象的原因。
  • 优点:①资料素材详细②详细解释原因③研究发展心理
  • 缺点:①结果可能值适合个别情况②耗费时间③个案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说,正规检验需依赖其他方法。

1.6.5 调查法:访&问

  • 定义:被调查者回答某一开放的问题
  • 分类:问卷调查法 & 访谈法
  • 优点:易广快①不受时空限制,运用容易②范围广,速度快
  • 缺点:果影严①不够严谨②不能揭示因果③受研究者影响大④依赖回答者合作
  • 注意:
    • 注意取样的代表性,避免抽样偏差,适当使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 社会赞许性影响被试的反应:道德感使被试不说心里话

2.心理学的生物基础

2.2.高等脊椎动物的脑

轴突 & 树突
神经冲动的传递

2.2.1神经元的功能

  • 接受信息
  • 传递信息
  • 整合信息

2.2.2神经元分类

  • 传入神经(感觉)、传出神经(运动)、联络神经(中间)


    image.png

    image.png

2.2.3神经区域

  • 脊髓
  • 脑干:延脑、桥脑、中脑
  •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
  • 小脑:
  • 大脑皮层: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 视觉中枢:枕叶枕极
    • 听觉中枢:颞叶的颞上回和颞中回
    • 躯体感觉中枢:顶叶中央后回
    • 躯体运动中枢:额叶中央前回
    • 情绪内脏控制中枢:边缘系统
    • 抽象逻辑:左半球
    • 空间形象:右半球

2.3.脑功能学说(重点)

2.3.1定位说

2.3.2整体说

2.3.3机能系统说

  1. 第一机能系统:调激维醒动网边
    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的系统,的动力系统。包括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
  2. 第二机能系统:信接加储三时空
    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系统,枕叶颞叶顶叶,实现信息时间空间整合
  3. 第三机能系统:行调编程调控额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2.3.4模块说

2.3.5神经网络说

3.感觉与知觉

3.1.==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应==

意义: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信息平衡
感受性: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的刺激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阈限

绝对感受性 = 绝对感受阈限的倒数

3.1.1韦伯定律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决定于刺激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K= ΔI/I

3.1.2费希纳定律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感觉迁都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心理量)S = 常数)Klg(物理量)R

3.1.3感觉现象

  • 感觉适应:在外界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持续作用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反之增高
  • 感觉后象:视觉暂留
  • 感觉对比:同种刺激在不同的映衬下感觉上不一样
  • 联觉:不同颜色有不同的作用

3.2.不同的感觉

简答题:根据视觉听觉理论来论述。

1. 视觉(重点,论述)

  • 锥体细胞:明视觉器官
  • 杆体细胞:夜视觉器官

==颜色视觉==

2. 听觉(重点,论述):20 ~ 20000Hz能听到,1000 ~ 4000最敏感

声音的心理维度

听觉理论:拉福频 赫霍共 冯贝行 韦弗齐

  1. 拉瑟福德频率理论:人耳基底膜按相同频率震动,1000Hz以下
  2. 赫尔姆霍次共鸣理论:基底膜横纤维长短不同,能与不同频率声音产生共鸣(横纤维长短比与频率高低不对应)
  3. 冯贝克西行波理论:振幅达到最大值时停止前进而消失,适用于500Hz以上的声音
  4. 神经齐射理论:低于400Hz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与声音频率对应,高于时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适用于5000Hz以下的声音

3. 嗅觉和味觉(酸甜苦咸)

分别是对气体和液体的感觉
味觉与视觉和嗅觉有联络(色香味俱全)

4. 皮肤感觉

触压觉、震动觉、温度觉(冷觉、温觉)、痛觉

5. 内部感觉

动觉、平衡觉(前庭器官)、内脏感觉

6. 痛觉

皮肤和内脏中都有痛觉神经,遍布全身,不同部位的痛的性质和定位不一样


image.png

3.3.知觉

==一种或多种感觉整体反映,人脑将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感觉综合起来,以整体的形式进行反映==。

  • “针对某个物体对象有知觉”。
    三种作用:觉察、分辨、确认

3.3.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重点)

  • 联系:知觉源于感觉,都反映外部现象,都是感性认识。{都是作用于器官}
  • 区别:反映的特性不同(个别与整体);器官不同;对经验和知识的依赖不同

3.3.2知觉的基本==特性==(简答)

  1. 知觉选择性——选了是对象没选是背景
  2. 知觉整体性——零散部分拼凑成整体
  3. 知觉理解性——借助经验理解物体对象
  4. 知觉恒常性——客体发生轻微改变时,知觉映像还保持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特性 定义 举例 影响因素 作用
选择性 部分当成对象,其它当成背景 两歧图 1. 客观因素:对象背景差异、对象组合、对象特征、对象的运动2. 主管因素: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是否有明确的任务
整体性 零散的部分拼凑成整体 点图,B与13,字母整体优先 ① 刺激物的结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② 个体的知识经验。 ① 提高了人的知觉能力;② 整体知觉会抑制部分或细节知觉。
理解性 借助经验理解物体对象 ① 隐匿图形② 不完整图形③ 不可能图形 ① 个体以往经验;② 词语的作用;③ 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① 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②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③ 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恒常性 客体发生轻微改变而知觉映像保持稳定 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保持认知对象同一

3.3.3知觉学习

  1. 知觉定式: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
    的现象。
  2. 知觉习惯
  3. 种群效应
  4. 知觉适应
  5. 自上而下的加工:人在知觉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是一种较高水平加工制约较低水平加工的过程,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6. 自下而上的加工: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形成的知觉

3.4.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组织原则==

  • (1)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 (2)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 (3)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 (4)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 (5)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 (6)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 (7)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 (8)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
    为一个图形。

3.4.1空间知觉(选择)

  • 大小知觉:近大远小
  • ==形状知觉==:视觉、触觉、动觉
  • 方位知觉:空间位置
    • 视觉定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
    • 听觉定位:双耳效应
  • 距离知觉:也叫==深度知觉==
    • 单眼视觉线索(运气叠阴,透理高晶):重叠遮挡、空气透视(近实远虚)、线条透视(平行趋接)、明暗阴影、运动视差(近快远慢)、纹理梯度(近疏远密)、相对高度(近低远高)、晶状体调节
    • 双眼视觉: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3.4.2时间知觉(选择、简答)

  • 时间知觉的形式
    ① 对时间的分辨
    ② 对时间点的确认
    ③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④ 对时间的预测
  •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 感觉的类型差异:估计准确性听觉>触觉>视觉
    • 活动内容的质量:丰富易估短,枯燥易估长。回忆时相反
    • 时间持续长短:长时估短,短时估长
    • 本人兴趣和情绪:喜快哀慢
  •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记忆相关):
    • 顺行性遗忘(忘近)
    • 逆行性遗忘(忘远)
    • 精神分裂症容易失忆、失去时间知觉

3.4.3==运动知觉==(选择)

  • 真动知觉
  • 似动知觉
    • 动景效应(最佳运动或φ运动):动画、帧率
    • 游动效应(自主运动):盯着不动的光点会发现点在动
    • 诱导运动(诱发运动):相对运动
    • 运动后效:疯狂转圈,突然坐下,发现世界在转

3.5.==错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会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绝大多数人都会产生。

3.5.1错觉的特点

  1. 歪曲的知觉
  2. 特定条件必然产生错觉
  3. 固定倾向

3.5.2错觉类型

线条错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面积错觉、多感觉错觉、倒飞错觉、似动错觉

3.5.3错觉意义

大多错觉虽不正确但有益;某些错觉严重歪曲是消极。

3.5.4错觉原因(重要):移眼完透常抑制

  1. 眼动说:左右动比上下动轻松;眼球沿线条做扫描运动,方向影响速度
  2. 移情说: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面,因而引起视觉
    变形。
  3. 完形倾向说: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某种完型的倾向,这种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各特征间的距
  4. 透视说:由于图形通过透视暗示着深度,因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
  5. 常性误用: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颠倒
  6. 神经抑制说:在看两个接近的图形时,它们所引起的相邻的神经细胞的活动会发生侧抑制的作用,
    从而导致看到的图形发生了位置的移动

4.意识和注意

视频课
重点考注意

4.1.==什么是意识==

  1. 是状态:觉醒的心理状态
  2. 是觉知:“观察者”观察到现象、对“内外往反”的觉知
  3. 是官能:高级心理官能

4.1.1==意识的功能==:意觉计选监官 (重点,有争议)

  • 旧:
  1. 意识的觉知功能:觉知内外往反
    1. 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2. 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3. 觉知时刻的各种以往经验
    4. 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反思评价
  2. 意识的计划功能
  3. 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能
  4. 高级心理官能:能动性,统合身心、管理身心、调控身心的作用
  • 新:
  1. 限制注意的广度,减少刺激能量
  2. 把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和事件(时间)
  3. 利用记忆对输入信息做判断

4.1.2 广义意识的种类

由低级到高级:

  1. 非意识:植物神经
  2. 无意识:无意识行为、无意识反馈、盲视、双半脑干扰
  3. 潜意识:压抑的意识
  4. 前意识记忆:有需要才会拾起的记忆
  5. 表意识
  6. 注意

4.2.无意识

个体不觉察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到表意识是连续体

4.2.1 无意识现象

  1. 无意识行为:自动化协同行为(骑车唱歌)、口头禅。
  2. 对刺激的无意识:刺激被无意识接收,影响了意识的决断,但意识不到
  3. 盲视:盲人能对看不见的光刺激做出反应,但本人不解释为看见了。

4.2.2 ==睡眠==的阶段(重点)

阶段 脑波频率 呼吸肌肉等表现 时间
0. 清醒: 活动高频低幅β波,安静中频低幅α波
1. 一阶段: 混合波,偏低频低幅 放松,呼吸慢,易醒, 持续10分钟
2. 二阶段: 低频低幅,偶尔睡眠锭(高频高幅) 放松,难醒, 持续20分钟
3. 三阶段: 低频高幅Δ波,有时睡眠锭 肌肉放松, 持续40分钟
4. 四阶段: 低频高幅Δ波 深度睡眠,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梦呓梦游梦话。三四称为慢波睡眠 持续60~90分钟
5. 快动阶段: 出现高频低幅波,与清醒相似 肌肉松软,呼吸急,血压不稳。 与浅睡眠相间隔
  • 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机体表现出的规律的一贯的变化模式。
  • 实验证明睡眠可以训练后缩短,关键在入睡快,深眠比例增加
  • 生态学进化理论认为,睡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避免受到伤害

4.2.3 ==梦==

  • 入梦标志:①脑波快波②眼球快速转动
  • 梦的解释:精神分析潜意识,生理神经随机动,认知担负搞知识
    • 精神分析观点:潜意识显现
    • 生理学观点:随机神经活动
    • 认知学观点:对知识检索排序整合巩固
  • 梦的特点:霍布森认为,梦境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不确定性
  • 梦的动因(次要):身体内部生理变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部刺激作用

4.3.意识的局限、能动性、状态 待补(次要)

4.3.4 精神活性物质改变意识状态

  • 抑制剂:巴比妥类,酒精
  • 兴奋剂:冰毒,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
  • 致幻剂:大麻
  • 戒断反应

补充:多动症是缺乏兴奋剂。兴奋性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学习时听歌或转笔都是在提高兴奋性。

4.4.注意

==是意识主动指向和集中于对象。==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不一定与行为一致。

  • 注意的特征:
  1. 指向性(选择)
  2. 集中性(贯注)

4.4.1注意的性质种类(重点)

关键词:选择、稳定、分配、广度、转移、动摇、保持、监控、调节、整合

  • 根据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强弱:
    • ①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 ②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 ③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 根据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选择性:
      同时被呈现两种以上的刺激时,优先选择一种进行注意。==
    2. 注意的持续性(也叫稳定性):
      警戒作业:要求被试在短时间内持续完成某项工作,测量指标是工作绩效的变化。
      注意动摇、
      注意转移
    3. 注意的分配性:
      例:双手协调(双作业操作)。
      注意分配的条件:熟练自动化性质内在关联

==注意的特征==(重点)

注意的品质 含义 影响条件or含义 口诀
注意的广度 同时把对象上限 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识与经验、活动任务 广任对象知经验
注意稳定性 时间长是稳定 主观状态、对象 稳主对象
注意分配 同时把多对象 熟练度或自动化程度、活动性质和内在联系 分熟自动性内联
转移 注意对象切换 原注意紧张度、新活动事物、个人神经和习惯 移紧新个神习惯
分散 与稳定相反 被无关对象吸引注意
动摇or起伏 短时间起伏波动 在稳定与分散之间波动

注意的功能(重点):选持调合,选吃挑喝

  1. 注意的选择功能
  2. 注意的保持计划功能
  3. 注意的调节与监督功能
  4. 注意的整合功能

4.4.2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1. 本质不同,注意是心理状态,意识是心理内容
  2. 二者密不可分,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清晰,注意指向的内容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
  3. 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4.4.3注意的外部表现:

  • 生理变化:血管收缩,头部血管扩张,吸气变短,呼气变长
  • 行为表现:感官朝向注意对象。注意高度集中时还伴随表情或动作:手托下颌、目光呆滞在某处、凝神远望。
  • 注意是内部心理状态,并不与行为一一对应,往往有假象。

几种特殊注意现象(次要)

  • 未注意盲: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 变化盲:讲故事的人发型变了,衣服变了,听众根本注意不到

4.5.注意的认知理论

4.5.1 ==注意的选择功能==(重点)

  1. 布罗德本特过滤器理论:没注意的没进大脑;实验:双耳分听,非追随耳无信息
  2. 特瑞斯曼衰减理论:不同刺激有不同的激活阈限。信息都来了,但只有注意的有深加工。实验:双耳分听的非追随耳深入研究。鸡尾酒会效应(嘈杂环境突然听到自己名字,绝对会听到)
  3. 多伊奇和诺尔曼后期选择理论:所有信息都加工了,但只有注意到的信息做了反应。实验:黄色的“红”。“Stroop”效应。
  4. 约翰斯顿多阶段选择理论:结合上述三种,前、中、后阶段都有注意选择过程。

4.5.2. 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重点,大题)

  1. 卡尼曼认知资源理论
    1. 注意的资源是有限的
    2. 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
    3. 认知系统可以灵活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
  2. 谢夫林双加工理论
    1. 自动化加工、意识控制加工
    2.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限制,可随环境变化不断调整。

4.5.3.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1. 朝向反射:新奇的刺激引起的抬头
  2. 脑干网状结构:刺激一个点,一片点全有反应
  3. 边缘系统:念出带颜色的字的颜色,很难。
  4. 大脑皮层的功能:前额叶,顶下皮层,外上皮层

5. 学习

==学习的含义==

定义: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反复的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 相对稳定持久的变化
  3. 由经验引起的

学习的分类

  1. 加涅提出学习分类将学习分为8类,由简到难
    • 信号学习
    • 刺激-反应学习
    • 系列学习
    • 言语联想学习
    • 多种辨别学习
    • 概念学习
    • 原理学习
    • 问题解决学习
  2. 加涅提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5种结果
    • 智慧技能
    • 言语技能
    • 认知策略
    • 动作技能
    • 态度
  3. 奥苏伯尔学习分类
    1. 接受学习:有人讲授
    2. 发现学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
    3. 意义学习: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4.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机械的接受学习(儿童背诗) 机械的发现学习(试错)

==学习理论==

0. 三种理论的区别

  • 行为主义强调外在
  • 认知主义强调认知因素
  • 建构主义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结

1. 学习联结理论

  1. ==经典条件理论==:巴甫洛夫的狗
    1.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食物->唾液, 铃声->食物, 铃声->唾液
    2. 经典条件反射光规律:(1)习得;(2)消退;(3)泛化与分化;(4)二级条件作用
    3. 经典条件反射的作用:(1)理解情绪形成;(2)解释药物成瘾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试错说:桑代克的猫
    1. 迷笼实验
    2. 尝试-错误学习
    3. 效果率:跟随满意结果的反应, 出现概率越来越大; 跟随不满意结果的反应,出现概率越来越小
  3. ==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说:斯金纳的老鼠箱
    • 斯金纳认为有两种类型的学习
      1. 应答性反应--由刺激情景引发
      2. 操作性反应--有机体自发行为
      • 影响操作性反应是否发生的关键是强化
  4. ==观察学习==:班杜拉暴力少女
    1. 四过程-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
    2. 三强化-直接、替代、自我;
    3. 四社会化-攻击性、性别话、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强化理论

  1. 强化和惩罚的类型:
    正强化(出现喜爱刺激)、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正惩罚(出现厌恶刺激)、负惩罚(消除喜爱刺激)——正显负消,强高兴罚不高兴

  2. 生活中条件性操作的应用

  3. 用强化的效果好于用惩罚:惩罚只能消除不良行为,而强化可以增强优良行为,通过优良行为可以消除不良行为。

  4. 必须强化正确的行为。如果强化错误行为,那错误就会增加。

  5. 小步子强化:分阶段引导奖励

  6. 连续强化安排的类型:

    • 固定比率、变化比率、固定时间、变化时间
  7. 强化安排的运用

    • 临时点名和测验
    • 期末考试
    • 按月发工资
    • 买彩票中奖
    • 卖出一定数量的产品才有奖金

2. 学习认知理论

  1. 格式塔顿悟学习

    1. 实验:苛勒大猩猩搬箱子
    2. 顿悟学习:是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情境重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 顿悟依赖于情境
      2. 产生后可以重复出现
      3. 可以迁移到新场合
        • 迁移:根据以往的刺激联结,产生新的联结
  2. 托尔曼认知学习理论

    1. 位置学习——实验:白鼠走迷宫
      1. 学到的不是动作,而是环境地图、空间布局
      2. 位置学习:根据对情景的认知,在当前与目的之间建立完整的符号系统。
    2. 潜在学习
      实验:甲组始终奖励;乙组始终没有奖励;丙组在第11天开始奖励。(延迟奖励,效果更好)


      image.png

3. 建构主义学习

  1. 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2. 学习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结,改变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3. 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5.2 记忆 (必考)

==记忆的含义==

  • 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
  • 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

  1. 根据意识参与程度
  • 外显记忆
  • ==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是自动的、不需要注意参与的记忆。人们意识不到有这种记忆,但会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来。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呈扰量时深

内隐 外显
1. 加工深度 耗费能量
2. 保持的时间 易失
3. 记忆负荷量变化产生的影响 影响小 影响大
4. 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 不同感官有影响 没影响
5. 干扰因素 不易干扰 易干扰
  1. 图尔文分类
  • 语义记忆
  • 情景记忆
  1. 阿特金森和谢夫林分类
种类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别名 感觉记忆 操作记忆,工作记忆
定义 各种感官通道都有的对应的感觉登记 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经过学习复述后,在脑中保存1分钟以上的记忆
编码 在感官通道保存刺激的物理特性 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非文字材料主要形象视觉编码;另外少量语义编码 ①按语义类别编码②形象编码
容量 9~20bit 7±2个组块 无限
时间 图像记忆0.25-1s,声像小于4s 1min以内 1min以上
意识 无意识 短时记忆是正在被加工的信息,可以被意识 储存的信息一般不会被意识,只有需要时才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接受信息最多。0.25~4s。

  • 定义:各种感官通道都有对应的感觉登记,当下研究较多的是图像记忆、声像记忆。
    • Sperling斯柏林实验:部分报告法同时呈现三行字母,被试根据提示报告其中之一。
  • 特点:
    • 编码:在感官通道保存刺激的物理特性
    • 时间:图像记忆0.25-1s,声像小于4s
    • 容量:9~20bit
    • 记忆痕迹容易衰退,衰退与传输取决于注意

短时记忆:将瞬时记忆编码,工作记忆、操作记忆

  • 概念: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 功能: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
  • 编码影响因素:
    1. 听觉编码:①觉醒状态②加工深度③组块
      • 组块:多个单位合成一个刺激独立体,比如背诵手机号或身份证号
      • 组块化:将多种水平的编码合并成更高水平的单一编码
  • 特点:
    1. 容量(广度)有限,7±2个组块
    2. 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非文字材料主要形象记忆;另外少量语义记忆
    3. 短时记忆是正在被加工的信息,可以被意识
  • 存储和遗忘
    1. 复述
    2. 遗忘的因素:干扰or消退
  • 信息提取
    斯滕伯格预测提取短时记忆的三种方式:
    1. 平行扫描
    2.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3. 完全系列扫描

长时记忆:将短时记忆多次存储、提取

  1. 分类
    1. 情景记忆
    2. 语义记忆
  2. 定义:经过学习复述后,在脑中保存1分钟以上的记忆
  3. 特点
    • 容量:无限
    • 编码形式:①语义编码;②形象编码
    • 意识程度:储存的信息一般不会被意识,只有有意回忆时才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 遗忘的因素:自然衰退or干扰
  4.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1. 记忆存储的动态变化
      • 量:随时间下降
      • 质:内容上——
        1. 变简略概括
        2. 变完整、合理、有意义
        3. 变具体or夸张
      • 卡米尔克实验:图形记忆转化为语义记忆,语义又深刻影响图形记忆
    2. 信息储存的条件方法
      1. 组织有效复习
        1. 及时复习
        2. 分配复习时间
        3. 交替阅读&重现
        4. 排除前后影响
      2.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知识结构图
      3. 注意脑健康和用脑卫生
    3.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人还能认识
        • 影响再认的因素:①巩固牢固程度②当前与经验事物相似度③间隔时间长短
        • 补充: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再认法、重构法、词干补笔法
      •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出现
        • 回忆的影响条件:联想
          • 情景依存性:识记时和回忆时的情景的相似性
          • 状态依存性:识记时和回忆时的心理情绪相似性
        • 回忆困难(提笔忘字):舌尖现象,是受到遗忘因素中的干扰
          • 解决方法:当下停止回忆,过一段时间再回忆
      • 再认和回忆的比较:1. 再认简单;2. 再认出现早

信息加工理论:记忆的过程

graph LR
编码:识记-->存储:保持
存储:保持-->提取:回忆/再认
  1. 识记:是学习知识和取得经验的过程
  • 分类
    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
    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
  1.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
  •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1. 量的方面:数量随时间下降
    2. 质的方面:①变简略②变完整有意义③变具体或夸张
  1. 提取

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正确回忆或再认

  • 遗忘的分类
    • 不完全遗忘
    • 完全遗忘
    • 临时性遗忘
    • 永久性遗忘
  • 遗忘的过程定量研究:德国艾宾浩斯研究无意义音节
    实验方法——节省法,公式:
    保持量 = ( 初学时间 - 再学时间 ) / 初学时间 * 100%
    
    保持量 = ( 初学次数 - 再学次数 ) / 初学次数 * 100%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 记忆恢复:对有意义材料,识记几天后测量比识记完成后立刻测量的保持量高。
  • ==影响遗忘的因素==
    1. 时间因素
    2. 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3. 学习的程度
    4. 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两头比中间记得好;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5. 识记者的态度
    6. 相似材料的相互影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 遗忘的原因
    1. 衰退说
    2. 干扰说
    3. 压抑说
    4. 提取困难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 与记忆相关的脑区
    • 海马体:空间记忆,形成长时记忆,损伤海马得顺行性遗忘(无法生成长时记忆)
    • 杏仁核:恐惧、强烈情绪记忆
    • 前额叶:情景、工作、时空顺序记忆,和记忆的编码、存储、提取
  2.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反响回路:脑中高低级中枢间的信息交流。多次学习会产生反响回路,若强烈干扰回路,就无法固化长时记忆
    • 突触结构:长时记忆的基础是突触的物理改变,使突触处递质传递更高效(面积变大,间距变短,通路打开)。年幼时期丰富多样的刺激和接触有助于增加突触的数量储备
    • 长时程增强作用(LTP):效应一旦产生,延续很长时间。短期内努力识记A,会发现背B也快了

6.思维(难度高,考大题)

6.1.==思维的含义==

概念: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思维的特征:

  • 概括性:对不同的事物归纳分类,对同类的事物发现联系
  • 间接性:借助媒介或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间接认识
  • 对经验的改造:从问题情景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

==思维的种类==

  1. 根据任务性质、内容、解决方法分类
    • 直观动作思维:思维绑定动作(婴幼儿摔打东西)
    • 形象思维:视听绑定思维
    • 逻辑思维
  2. 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3.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4. 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
    • 辐合思维
    • 发散思维
  5. 根据主动性和创造性
    • 常规思维
    • 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含义:

  1. 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
  2. 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抽象的反映
  3.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6.2.表象

表象是什么

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形象记忆。
是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知识表征,具有鲜明形象性。

表象的特征

  1. 直观性:具体生动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
  2. 概括性:表征事物轮廓和特征
  3. 可操作性: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就像实物一样操作

表象的作用

  1.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2. 促进问题解决

6.3.==概念==

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 标示 和记载的。

  •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

  • ==三层含义:==

    • 包含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
      • 外延:概念的范围
    • 具有等级和层次性:树形结构
    • 概念和词不可分:概念用词语来表达,但概念与词不是一对一关系
      • 同概念不同词:医生&大夫
      • 同词不同概念:千金、意思、方便

概念的种类

  1. 合取、析取、关系
    • 合取概念:一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合成的概念:毛笔
    • 析取概念:根据不同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好学生
    • 关系概念:相对的属性成对出现:高低上下、前后左右
  2. 自然性
    • 自然概念
    • 人工概念:为了研究概念,在心理实验室中生成的概念。人工概念形成途径:检验假设说(真伪逻辑),样例学习说(特例)
  3. 概念结构理论
    • 层次网络模型:树状图(越近似越好记)
    • 激活扩散模型:网状结构(两点越近越好记)

6.4.==推理==

三段论

  • 格式: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结论
  • 推理错误的原因:
    1. 气氛效应:感觉上好像合理合法
    2. 换位理论:对前提有错误的理解
    3. 心理模型理论:只考虑了一种解释,没考虑周到
    4. 推理内容影响:跟以上三种有重叠
  • 线性推理:传递
  • 条件推理:if elif else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

==归纳推理==

寻找出一系列经验事物的共同规律,假设其他同类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总结同类所有事物基本规律的过程。

6.5.==问题解决==

1.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发,按一定目标,遵循一定规则,应用认知活动、技能,经过系列操作,使问题解决。

  • 信息加工理论: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 需要具备三个特征:
    1. 目标指向性:明确目标
    2. 操作系列性:必须有一系列操作
    3. 操作认知性:所有操作需有认知成分

2.问题的种类

  1. 界定清晰&界定模糊
  2. 对抗性问题&非对抗性问题:竞争vs非竞争
  3. 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懂语义丰富,不懂就贫乏

3.==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 发现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2. 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要求和条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 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或途径
  4. 验证假设:通过实际活动或思维操作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4.问题解决的策略

  1. 算法策略:在问题空间使用穷举法
  2. ==启发式策略==: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进行较少搜索
    1. 手段-目的分析法:分析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异,然后努力缩小差异。循环子目标,达成总目标,正推法。河内塔
    2. 逆向搜索(逆推法):从目的到出发点的思维过程
    3. 爬山法:为达目的,先远离目的。
    4. 类比迁移:把个体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上的策略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别
    2. 知识组织方式的差异
  2. 无关信息的影响
  3. 问题表征方式
  4. 思维定式:先前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准备会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5. 功能固着
  6. 动机和情绪状态:动机水平和效率水平的关系呈现倒U型
  7. 人际关系

6.6创造性和想象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1. 想象
  2. 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3. 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4. 远距离联想能力
  5. 非智力因素

想象

  1. 定义:加工表象,形成新形象
    • 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 想象与表象的区别:
      • 想象有新形象,是思维范畴
      • 表象没有新形象,是记忆范畴
  2. 种类
    1. 无意想象
      1. 幻觉
    2. &有意想象
      1.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或图样生成形象
      2. 创造想象:根据目的任务创造形象
      3. 幻想:与个人愿望有联系,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1. 理想
        2. 空想

==决策==

  1. 判断:在几种备选方案中进行抉择
    1. 确定性决策:后果确定
    2. 风险决策:后果不确定
  2. 决策理性观
    1. 古典决策理论:最优解
    2. 行为决策理论:足够优解
  3. 决策过程研究
    1. 期望效用理论
    2. 前景理论
  4. 决策的启发法判断
    1. 代表性启发法:认为对象具有它所属的类群的特性,以此类群的事件的发生概率作为此对象的事件发生与否的判断
    2. 可得性启发法:经常发生的事情一般会令人印象深刻,反过来人们会认为某印象深刻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指人们会高估印象深刻的事情的发生概率
    3.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对某事物的看法会锚定于第一印象,后续只会在第一印象做细微调整。
  5. 决策框架:决策过程中对待选择的选项的描述方法。使用不同的决策框架描述相同的问题,可能使人做出不同的决策。
  6. 决策规避: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选择困难。如果预期中做出了选择的结果不如没做选择的结果,人们就会不愿做出决策。

卡尼曼关注点错觉

人们关注于某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时,倾向于夸大对这一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一看就大)

7.言语(基本的背诵理解)

7.1.语言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1. 语言: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单位,以语法为构建规则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现象,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学研究对象
  2. 言语:人们利用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现象,是交际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对象
  • 联系:语言是言语的工具;语言在言语中产生,在言语中体现价值。

语言的特征

  1. 创造性:
  2. 结构性
  3. 意义性
  4. 指代性
  5. 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功能

  1. 保存和传授历史经验
  2. 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3. 人类思维的武器

语言的结构

①音位 ②语素 ③词 ④句子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1. 任何句子包含两个层次结构:表层结构 & 深层结构。 一个深层可以对应多个表层,一个表层也可对应多个深层
  • 表层结构:看到听到的语句形式;规范语言框架和基本模式,任何人都要遵守。
  • 深层结构:表达者试图用句子表达的含义;从主题和态度结合起来表达含义
  1. 深表转换的规则
    1. 短语结构规则:把表面结构相同但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分开
    2. 转换规则:通过转换将相同深层结构用不同表层结构表达出来
  2. 乔姆斯基观点:儿童习得语言是生来就有的语言习得装置在发挥作用;强调普遍语法的重要性

7.2.言语

言语活动的特性

  1. 言语: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过程叫言语
  2. 特性
    1. 经常具有创新性
    2. 按照严密的语言规则
    3. 富于含义是核心特性
    4. 在人际间进行,也在个体内部展开

言语的种类

graph LR
言语---外部言语
言语---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口头言语
外部言语---书面言语
口头言语---对话言语
口头言语---独白言语
  1. 对话语言·特点
    1. 情境性语言
    2. 简略性语言
    3. 对话双方直接交际
    4. 反应性语言
  2. 独白语言
    1. 说话者独自进行
    2. 开展式言语
    3. 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言语
  3. 书面语言
    1. 随意性:允许字句斟酌、反复推敲、反复阅读
    2. 开展性:精确严密,避免言过其实和空话
    3. 计划性:腹稿、提纲
  4. 内部语言
    1. 隐蔽性:不出声所以别人不知道
    2. 简略性:无需别人理解,因而简要概括

7.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研究意义

1. 语言的表征

- 表征: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 语言表征:语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方式。可以是表象或命题
- 语言表征的层次:词语表征、句子表征、文章表征

2. 语言加工过程(了解)

- 编码、转化、储存、提取。
- 根据是否需要有意注意的参与分为 *自动化加工* 和 *受控制的加工*
- 根据各种成分是否相互作用分为模块化加工和加护作用式加工

3. 研究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1. 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心理现象的特点规律
2. 实践意义:开发儿童智力,培养现代化人才
3. 对资料检索、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有意义
4. 区别失语症的类型,指导病人康复

7.4.言语的生理机制

发音机制:发音器官

  1. 呼吸器官
  2. 喉头和声带
  3. 口腔、鼻腔、咽腔

中枢机制

主要作用区域:左半球额叶布洛卡区,颞上回维尔尼克区,顶枕叶的角回

- 布洛卡区 维尔尼克区 视觉语言中枢 书写性语言中枢
部位 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 顶、枕、颞叶交汇处的颞上回 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 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
受损疾病 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症 接受性失语症 失读症 失写症
症状 阅读理解书写不受影响,语言表达障碍,说话费力不连贯 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病人说话时语音语法正常 口语正常,不能理解书面语,能看到字词,不理解含义 不能写字,绘画
image.png
  1. 语言运动中枢——布洛卡区(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损伤的症状: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症(重要)
    1. 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吃力,不愿说话
    2. 不能使用代词、连词、复杂句式结构,说话吞吞吐吐,不连句
    3. 词语反复
    4. 言语理解也有损害
    5. 阅读、理解、书写不受影响

言语脑机制研究

  • 脑半球一侧优势:斯佩里(Sperry)割裂脑研究
    脑裂人视听运动均正常,但命名、空间知觉、语言理解力出现选择性障碍。单词投射左脑可以正常读出,但右脑不行。
    说明:言语主要靠左脑。后来发现右脑也参与一部分

  • 最新研究——镜像神经元:观察者在脑中直接反映出被观察者的行为。同情心VS反社会人格

7.5.言语的理解

理解

  1. 三个水平:
    1. 词汇理解和识别
    2. 句子理解
    3. 语篇或话语理解
  2. 言语理解过程
    1. 感知声音或书面的原始编码信息
    2. 分析阶段,把信息转换成词的组合意义
    3. 使用阶段,听话人对心象的实际应用

1. 语音知觉(识别口头语言

  1. 物理性质:音调,振幅强弱,时长,音色
  2. 音位: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 分类:元音,清辅音,浊辅音
  3. 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
    1. 语音类似性
    2. 语音强度
    3. 噪音掩蔽
    4. 语境
    5. 句法、语义的作用
    6. 韵律特征

2. 单词再认(识别书面语言

  • 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每条都理解一下)
    1. 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2. 单词部位和字形结构
    3. 正字法
    4. 字词使用频率与词汇习得年龄
    5. 语音的作用
    6. 语义特征作用
    7. 语境作用
  • 词的再认不仅决定于物理特征,且决定于读者脑中已存的知识和经验。人对词的识别是直接感觉信息和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句子理解

  • 在字词的理解和再认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 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
    1. 句子类型:
      理解快---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佛定居---理解慢
    2. 句法分析决定如何对句子成分进行切分

4. 语篇和话语的理解

  • 是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
  • 影响因素(考得不多):①推理②语境③图式(知识的心理组织的形式, 类似定式/范式)和策略④文章标记(题目摘要数字标记,不是注解)
  • 总结:言语理解是一种积极思维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语言材料建造意义的过程。

7.6.言语表达的产生

性质

人们通过言语把思想表达出来,叫言语的产生

  • 动机支配
  • 认知系统支配调节
  • 对话情景分析&听话者状态
  • 思维&记忆&情绪相关

言语产生

  1. 研究方法
    1. 语误分析
      弗洛伊德:潜意识心理冲突的外在表现
    2. 对反应时间的实验室分析
      • 语音启动时间:从说话指令发出到开始发声
      • 图-词干扰范式:同时呈现单词和图片,研究相互干扰
  2. 产生阶段
    1. 词汇选择阶段
    2. 语音形式编码阶段
    3. 发音运动阶段
  3. 书写产生
    1. 计划阶段
    2. 转换阶段
    3. 回顾阶段
  4. 手势语
    • “手边现象”:跟舌尖现象一样,话到手边忘了
    • 刘岩-手势舞:因意外事故截瘫的舞蹈家成为教授

8. 能力与智力(结合测量

一般概念

  • 能力: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 ==智力: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知识、技能的关系

  • 区别
    1. 技能是通过联系获得的完成活动的程序性动作系统
    2. 知识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3. 能力是心理条件
  • 联系
    1.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2. 能力决定知识技能的方向、掌握速度、最高水平
    3.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会促进能力增长

才能和天才(选择)

  • 按能力发展高低分为:
    • 能力:顺利完成某活动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 才能:具备了能力所需的各种心理条件
    • 天才:能力的独特组合和高度发展

能力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

  1. 一般能力(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和特殊能力(音乐、绘画、数学、体育)
  2. 模仿力&创造力
  3. 流体智力(天生,右脑)&晶体智力(社会,左脑)
  4.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5. 理解、控制、利用情绪的能力

能力的结构(==智力理论==)

心理测量学理论

  1. 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2. 塞斯顿的群因素论:智力活动由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作用。七种原始因素: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速度知觉。
  3. 吉尔福特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操作方式5、操作内容4、操作的产品6。共计5 * 4 * 6=120种组合
    1. 操作方式: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
    2. 操作内容:图形、符号、语义、行为
    3. 操作的产品: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含蓄
  4. 卡特尔晶体流体智力理论
  5. 智力PASS模型:计划planning、注意arousal、同时性加工simutaneous、继时性加工succesive
    三种认知机能系统:
    • 注意(-唤醒)系统
    • 信息加工系统: 同加&继加
    • 计划系统:最高统治
image.png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7种,重要)(God呐!阴空阎罗内人身)
1. 空间智力-毕加索
2. 音乐智力-
3. 言语智力
4. 逻辑数学智力-爱因斯坦
5. 人际智力-甘地
6. 内省智力-弗洛伊德
7. 身体运动智力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三因素)理论==

三个亚理论(腾三请成精)

  1. 智力成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所依赖的心理过程
  2. 智力情境: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
  3. 智力经验:两种能力——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能力测量

==智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

  1.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法国鉴定痴呆儿童,1905第一版,1908第一次修订
  2.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1916年介绍到美国,并进行修订,成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后来又经过修订,现在是流传最广的量表之一。
    • 编制:按年龄分组,每组的题目有所不同,但都是6个项目。
    • 内容:绘画、折叠、下定义、判断词义、回忆故事、推理、拼图等。
    • 比率智商,不足:
      • 当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智力不会再增长,但是比率智商会减小。
      • 只提供一种综合的测量,只给人笼统的智力概念。
智商IQ = 智龄MA/实龄CA * 100
image.png
  1.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eeksle)
    • 包括:
      •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6岁以上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6-16
      •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4-6.5
    • 内容: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
      • 言语:词汇、常识、理解、回忆、发现相似性、数学推理
      • 操作:完成&排列图片、事物组合&拼凑、译码
    • 离差智商:根据受测者智力水平在同龄人智力正态分布的位置。
      • 优点:克服了年龄增长智商值下降的不足
      • 缺点:以团体分数分布为参照,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智力变化无法比较(可能不是受测者在变,而是团体在变)
IQ = 100+15(x-x^-)/团体分标准差SD

==智力测验的编制==

智力测验是测验的编制者基于自己对智力的定义和一定的智力理论编制的,不同的智力测验只是测量了编制者所定义的智力,现有的智力测验又相对落后于智力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确定智力测验的效标效度:

  1. 相关法
    确定效标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相关。根据变量的性质不同,可分别采用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二列相关法等。
    • 相关法的优点是:
      ①提供了预测源与效标间的数量关系;②可利用回归方程式来预测每个人的效标分数。
    • 相关法的缺点是:
      ①如果预测源与效标之间不是直线关系,便会低估测验的效度;②不能提供关于取舍正确性的指标。
  2. 分组法
    确定效标效度的另一种方法是看测验分数能否区分由效标测量所定义的不同团体。例如在大学里,我们根据教师评定,把学生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组,然后回过头去查阅他们的高考分数,若两组在高考分数上有显著差异,那就可以认为高考是有效的,否则便认为是无效的。
  3. 预期表法
    预期表法是将预测源分数和效标分数制成双维图表,并将每个变量按水平分成若干档次,然后列出每个档次上的人数百分比。从预期表我们可以看出效标效度的高低。从右下角到左上角的对角线上各格中的数字越大,说明效标效度越高。

智力测量标准化的要求:

  1. ==编制==标准化、有常模、施测和计分要规范
    • 按测验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 选择的被试须具有代表性
    • 施测程序标准化,有统一的标准
    • 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要标准化
    • 常模是对个体的测验分数的解释依据,例如IQ是个体相对于团体的高低
  2. 测验有高信度:诚信者前后一致
    • 稳定程度,多次测验结果是否保持一致
    • 智力测验要求信度系数达到+0.9,因为智力应该是很稳定的
  3. 测验有高效度:高效者精准打击
    • 有效性,结论是否真相
    • 将测量结果与以后进行比较
    • 智力测验效度在0.3~0.6

特殊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选拔和使用各种人才,测验职业领域能力。
例:机械操作能力、音乐能力

创造力测验

差别:

  • 智力测验:常识性、有固定答案,反映人的记忆、理解、一般推理
  • 创造力测验:没有固定答案、强调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常用智能测验

测验名称 测验的目的及适用范图
斯坦福一比奈智カ量表 测2~18岁个体的智力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适合16~74岁个体智力评估及各种智力方面的诊断
韦氏学能前期及学龄初期智力量表 适合4~6,5岁个体智力及各智力方面的评估
韦氏儿重智力量表 适合6H6岁个体智力及各智力方面的评估
格赛尔发展量表 适合4周~3岁婴幼儿在动作、应物、言语、应人四方面的发展评估
丹佛只能筛选测验 适合出生至6岁小儿的常规检查,无诊断功效,只用于筛选
新生儿行为评定表 适合出生至1个月婴儿行为的诊断及预测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适合2~30个月婴儿行为发展评估,是最好的婴儿测验
希一内学习能力测验 适合于3~16岁的哑及正常儿重的智力评估
图画词汇测 适合有言语障、阅读困难、智力落后的个体
欧提斯测验 适合12年级一般心理能力的团体测验
学能测验 用于大学招生的学习能力测验
中学和大学能カ测验 对初中、高中或大学水平的学习能力测试

智力和创造力的 关系

  • 二者之间呈现低的正相关
  • 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高,智力低的人创造力一定不高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理论和定义(论述)

  • 梅耶和萨洛维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
    定义:
    • 精确知觉、评估、表达情绪的能力
    • 利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
    • 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
    • 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挥作用能力
    • 情绪智力是横跨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操作,这种操作通常以整体方式进行。

情商EQ

提出者:巴昂。1995戈尔曼《情绪智力》带火。
工作方面情商:
1. 自我觉察
2. 自我管理
3. 社交觉察
3. 人际关系管理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能力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2. 总体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但是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
  3. 流体智力在中年后下降,晶体智力会稳步增长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 个体差异:成长过程中,因为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不同个体在身心的差异现象
  • 启示:在教育上不能一视同仁,要因材施教
  1. 发展水平差异:在群体中呈现正态分布

超常者:IQ140

  • 能力超长的原因:优质的遗传因素;早期教育
  • 智力超常与成就的关系:智力超常者通常在各方面都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但大约有20%的人没有达到一般人的成就水平。除了智力,人格和社会生活条件也影响成就。
  1. 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 & 大器晚成
  2. 结构差异:有人擅长记忆,有人擅长想象,有人擅长逻辑思维
  3. 性别差异:一般智力没有差异,特殊智力存在差异
    1. 数学能力:女生在中小学占优势,男生在高中大学占优势。
    2. 言语能力差别:女性>男性
    3. 空间能力: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男>女;空间想象力没有明显差异。

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 遗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遗传至少影响一半的能力。
  2. 环境和教育影响
    1. 产前环境影响:母亲的年龄、服药、患病、营养
    2. 早期经验:神经系统在前四年发展最快。
    3. 学校教育作用
  3. 实践活动:是重要途径,熟能生巧。
  4. 主观能动性:感兴趣、刻苦努力、积极向上。

9.动机(易混淆,理论多)

9.1.==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向目标,并维持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动力。

影响动机的因素

  •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
  • 内驱力由内部生理需要引起,推动个体恢复平衡的唤醒状态
  • 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
  • 情绪具有放大或增强的作用。

需要\内驱力\动机\行为示意图:

graph LR
需要--满足状态-->不对行为产生影响
需要--缺乏状态-->内驱力
内驱力--无目标-->愿望\意向
内驱力--有目标-->动机
动机-->行为-目标

功能

  1. 激活功能:
  2. 指向功能:指向活动对象
  3. 维持和调节功能
  4. 评价功能

9.2.动机与需要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且:

  • 受到社会条件制约,带有社会性
  • 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

需要的种类

按照产生分类和按照指向对象分类

  • 自然需要
  •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 物质需要
  • 精神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 需要层次
graph LR
生理-->安全
安全-->爱和归属
爱和归属-->尊重
尊重-->自我实现

层次不是僵化固定的有时高层比低层更优先。需要出现的层次越低,年龄上的出现时间越早。
分类:

  • 缺失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
  •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1.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 越低的越不可缺少
    2. 低一级的满足之后,会降低人对人的影响力,转而追求高一层的
    3. 如果某一层长期得不到满足,会使人停留在该追求中,该层次就成为优势需要
    4. 如果在追求高层次的过程中反复受挫,会返回到低层次需要中来安慰自己
    5. 自我实现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2. 层次理论评价
    • 支持观点:系统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发生、发展、作用
    • 批评观点:
      1. 把人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混同
      2. 只强调个人需要,没有考虑社会制约和需要的社会性
      3. 过于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
      4. 没有充分认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
      5. 研究方法上放弃探索因果关系的科学证明

9.3.动机与其他因素

动机的目标类型

  1. 明确与模糊
  2. 短期与长期
  3. 简单与困难

动机与行为效率

  • 不同行为或相同行为都可以由不同动机或相同动机引起
  • 动机的体系中存在主导动机&从属动机
  • 动机与行为效果常常一致,偶尔不一致

动机与价值观:工具性与终极性

动机与意志

  • 行为控制论

9.4.动机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的分为: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

  1. 饥饿&相关因素:胃壁收缩、血液葡萄糖、下丘脑神经中枢
    • 生理因素:下丘脑,血糖,激素,基础代谢,脂肪细胞量,现行设定
    • 环境因素:习得事物偏好,事物线索呈现,对事物线索的敏感程度,饮食习惯,压力波动
    • 进食障碍:厌食症
  2. 性:
    1. 激素与性行为
    2. 外部刺激与性行为
    3. 想象的刺激与性行为
    • 人类的性行为的社会性

社会性动机

  1. 兴趣动机:爱好
  2. ==成就动机==:
    • 特点:根据一定主观条件确定明确目标;以积极努力克服困难为标志
    • 阿特金森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理论:渴望成功&避免失败。个体对成功的渴望促使选择高难度工作,对失败的害怕促使选择低难度工作,二者综合考虑形成最终选择。
    • 德韦克追求成长or追求表现理论:①成长目标者追求学习和成长;②表现目标者追求他人好评。
    • 张积家陈俊成功恐惧理论:对获取成功带有消极恐惧心态,所以在工作中消极应付。根据原因的分类:
      1. 人际恐惧:成败影响人际关系;
      2. 家庭恐惧:成败影响家庭和睦;
      3. 学业恐惧:未来是否能取得更好成绩;
      4. 事业恐惧:怀疑事业能否成功发展
    • 麦克里兰德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 社会经济、社会、精神、文化
      • 家庭和教师
      • 个人能力、意志力、任务感、责任心、工作熟练程度
  3. 权力动机:支配和影响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和社会化权力动机
  4. 交往动机
  5. 学习动机

动机的理论(重点)

1. 本能理论:

人的大部分行为由本能控制,是不学而能的,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 代表人物:詹姆士行为依赖本能、麦独孤18种本能、弗洛伊德生本能和死本能、洛伦兹印刻(第一眼妈)
  • 批评:过分强调先天,忽略学习
  • 支持:现代习性学和社会生物学证实人类确实存在本能行为

2. 驱力理论:

个体由生理需要引起的紧张,能驱动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

  • 人物:赫尔
  • 批评:无法解释急中生智、废寝忘食
  • 支持:受到行为主义赞同,可以解释一些行为

3. 诱因理论:

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4. 唤醒理论:

活动是为了增加驱力。(注意力不集中时需要转笔听歌来唤醒)

  • 赫布和柏林的最佳唤醒理论,三个原理:
    • ①最佳唤醒水平原理:唤醒水平有个体独特性
    • ②简化原理:重复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
    • ③经验作用原理: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围棋,高等数学)

5. 认知理论:

认知因素能引起、控制行为

  • 人物:赫尔曼
  • 子理论:
    1. 期待理论: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对目标的期待
    2. 归因理论(社心重点):人把原因归为内外(海德内外);控制点理论,人分为内控外控(罗特控制);三维归因理论,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韦纳三维);三种信息(凯);对应推断(琼斯&戴维斯);归因风格(阿伯拉姆森)
    3. Deci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决定在动机中的能动作用,自我决定是人的选择能力。自我决定行为&非自我决定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独立、自主、关系
    4.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人的行为决策是主动的,认知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自我效能感:判断和推测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
      自我效能感作用:
      • 决定活动的选择
      • 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
      • 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
      • 影响人和环境互动时的思维和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 个体成败经验
      2. 替代性经验(别人经验)
      3. 言语说服(鼓励、劝退)
      4. 情绪和生理状态
    5. 德韦克成就目标理论:目标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是具体的成绩标准,不同个体会选择不同的成就目标(成长目标&表现目标)。
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本能理论 詹姆士、麦独孤 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
驱力理论 赫尔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为的方向
诱因理论 赫尔 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下产生相应行为
唤醒理论 赫布和柏林 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离了人的最佳唤醒水平
认知理论 托尔曼、韦纳、班杜拉 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归因、自我认识、目标认识

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

工作动机

一系列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力

组织行为

  1. 动机的激发
  2. 提高满意度
  3. 良好的管理
    1. 开发人力资源
    2. 设定具体有挑战的目标(最近发展区)
    3.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4. 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不同下属适合不同风格)

10.情绪

graph LR
感情-->情绪
感情-->情感
情绪-->心境
情绪-->激情

==情绪==的概念

==含义==

认知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特殊态度,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基础的心理活动。表现为主观态度体验、外部行为表情、生理唤醒,还包含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定义的理解

  1. 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2.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3. 以主观++态度++体验表现出来
  4. 引起表情++变化++和生理变化

结构

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联系

  • 区别:
方面 情绪 情感
1. 需要角度 个体生理需要 社会性需要
2. 发生角度 反应性和活动性,随环境变化发生改变 具有深刻意义的心理体验
3. 稳定性程度
4. 表现方式

==情绪的功能==(简答):适动组信

1. 适应功能

适应环境、改善生存条件

  1. 婴儿通过情绪传递信息(依恋研究)
  2. 成人通过情绪表达生存状况和需要

2. 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系统的基本成分,情绪对内驱力起到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3. 组织功能

积极情绪有协调作用,消极情绪有破坏瓦解作用,中等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4. 社会信号功能

情绪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情绪的维度

  • 动力性:提高活动力——减低活动力
  • 激动度:激动——平静
  • 强度:强——弱
  • 紧张度:紧张——轻松

情绪的种类

从内容区分

  • 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组合得来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
    1. 基本情绪混合
    2. 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结合
    3. 基本情绪与认知结合

从情绪状态分类(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 心境:微弱、持久
  • 激情:强烈、爆发
  • 应激:意外、危险,特快(紧急情况抬起重物)

情绪与脑机制

情绪的外部表现

感觉反馈:练习微笑变开心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非语言交流)==

语调(言语)表情

==文化与表情==

情绪理论(重点,要背)

  1.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观点:机体变化和植物神经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身体颤抖然后害怕
  2. ==坎农-巴德学说==
    观点: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
    颤抖和害怕同时出现
    3.啊诺德“评定-兴奋”说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背景-评估-情绪
  3.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重点背)
    • 观点:情绪的产生,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生理变化、认知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过程起到决定作用。
    • 必要因素:①高度生理唤醒;②认知唤醒
    • 实验:三组大学生注射肾上腺素,告诉第一组正确的激素反映,告诉第二组错误反映,第三组不说。分别进入喜&怒情景,二三组会跟随情景产生喜怒,一组没有表现。
  4. ==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 初评价:确认刺激与自己的利害关系的程度
    • 次评价:自己对刺激的控制程度
    • 再评价:对自己的情绪和反映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5.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情绪不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副现象,而是有独特机制独特作用的独立心理过程。

情绪调节

  1. 具体情绪调节
  2. 唤醒水平调节
  3. 情绪成分调节

情绪调节的类型

  1. 内部调节&外部调节
  2. 修正调节&围城调节&增强调节
  3. 原因调节&反应调节
  4. 良好调节&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过程

Gross模型

情绪调节的维度(多选)

  • 生理调节
  • 情绪体检调节
  • 行为调节
  • 认知调节
  • 人际调节

情绪调节策略

  • 回避和接近
  • 控制和修正
  • 注意转移
  • 认知重评
  • 表情抑制
  • 合理表情(与情景适合与否)

11.人格(灵活开放题

1. 人格一般概念

人格定义

  • 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 各种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 影响着思想、情感、行为,
  • 使个体具有区别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起源:源于古希腊语“面具”。分为外在人格特征和真实内在品质。

人格特性

  1. 独特性:
  2. 整体性:反面是“人格分裂”
  3. 稳定性:秉性难移
  4. 功能性:
  5. 自然性和社会统一性

人格结构

  • 人格倾向性:人格的动力——需要、动机
  •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气质

  1. 定义: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 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情感反应强变化快 情感反应弱变化快 情感反映强变化慢 情感反映慢变化慢
  1. 气质的特征
    • 感受性
    • 耐受性
    • 反映敏捷
    • 可塑性
    • 情绪兴奋性
    • 指向性
  2. 气质特点:先天,无好坏;具有可塑性;不决定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2. 人格理论

2.1 人格特质理论

  • 特质指在遗传和环境影响下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内在倾向。
  • 人格特质是:决定行为的基本特征;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
  • 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支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分为
      • 共同特质:共同文化下同样的特质
      • 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最典型最重要)、中心特质(部分主要倾向)、次要特质(特殊场合表现,不太重要的特质)
    • 卡特尔
      • 共同特质:同上
      • 个别特质: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
        • (不用背) 16中独立根源特质: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事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 科斯塔人格五因素模型: 大五人格OCEAN
      • 经验开放性Open感性
      • 认真性Constraint责任心
      • 外倾性Export
      • 宜人性Adapt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 神经质Nerves
    • 艾志森恪

2.2 人格结构类型理论

  1. 单一类型理论:弗兰卡·法利T型人格——爱好冒险刺激
    • T+代表健康冒险;T-代表邪恶冒险
    • 体格和智力都有T+T-
  2. 对立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每个人都有内向外向两种特征。以哪个占优势来划分人。
  3. 多元类型理论
    1. 气质类型学说
    2. 性格类型说: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3. 阴阳五行说

2.3 整合理论

  1. 艾森克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1. 反对人格抽象化,主张人格是实际行为模式的总和

    2. 认为特质是连续变化的,每种特质间存在联系,主张用特征群和大类型研究人格。树状结构由根到叶为: 1. 类型水平(一般因子)

      1. 特质水平(群因子)
      2. 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因子)
      3. 特殊反应水平(误差因子)
    3. 两个维度:

      • 内外向维度
      • 神经质稳定性维度
      • 后来补充第三个维度:精神正常或病态
      - 内向 外向
      不稳定 抑郁质 胆汁质
      稳定 黏液质 多血质
  2. 威特金人格场论: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 场独立性(FI)
      • 内在参照
      • 心理分化水平高
      • 与人交往很少体察入微
      • 认知优势,灵活解决新问题
      • 职业选择:理论研究,工程,艺术
    • 场依存性(FD)
      • 外在参照
      • 心理分化水平低
      • 能考虑对方感受
      • 社会技能,人际交往优势,解决熟悉问题
      • 职业选择:社会科学
    • 体现差异的方面:知觉、思维、学习、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
    • 没有好坏之分
    • 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
  3. 卡根冲动-沉思理论

    • 差异表现在思考速度
    • 冲动:反应快,精确性差,信息加工多为整体策略
    • 沉思:反应慢,精确性高,信息加工为细节策略
  4. 达斯同时型-继时型理论

    • 继时型:左脑,加工步骤是线性关系
    • 同时型:右脑,加工步骤是网状关系

4. 人格测验

自陈量表

  • 优点:题数固定,题目具体,施测简单,容易计分
  • 缺点:效度不易建立,信度不高,反应偏向
  1.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
    选项只有是否,重视被试主观感受,可以临床诊断,也可以测正常人
  2.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选择自己喜好的选项。
  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有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两种格式。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倾向量表(E),情绪性量表(N),心理变态量表(P,又称精神质)和效度量表(L)。有男女常模。P、E、N量表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L则上升。精神病人的P、N分数都较高,L分数极高,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投射测验

以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行为由无意识内驱力推动。给被试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他的无意识欲望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

  • 优点:弹性大,被试不受限;便于对阅读能力差的人进行测试
  • 缺点:缺乏客观标准;对特定行为不能预测;个别施测费时。
  1. 罗夏克墨迹测验
    • 10张墨迹卡片,按顺序问被试能看到什么。
    • 只能个别施测。记录被试的言语反应、情绪表现、伴随动作。
  2. 主题统觉测验(TAT)
    • 看图说话,模棱两可的图片,每张图都有人物
    • 被试会不自觉投射出压抑的欲望、动机、需要
    • 被试所编的故事要回答四个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
      2. 为什么会出现
      3. 人在想什么
      4. 结局怎么样

情境测验

  1. 性格教育测验
  2. 情景压力测验

自我概念测验

  1. 形容词列表法
  2. Q分类法(记住)
  3. WAI法:“Who am I” 为开头写20个句子

5. 人格成因

1. 生物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相关度更高,分开抚养和未分开抚养的相关度一样高。

  • 对遗传的总结:
    • 遗传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 遗传的影响程度随特质的不同而不同
    •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 社会文化因素

  • 特定文化环境对人格极为重要
  • 对人的影响因不同文化而异,看此文化对顺应的要求高不高
  • 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共同的民族性格

3. 家庭环境因素

  • 家庭具有社会的遗传因素
  • 教养方式: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 家庭的情绪气氛:融洽or对抗,夫妻关系好不好
  •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生顺序
  • 是否独生子女

4. 早期同年经验

  • 早期亲子关系决定日后行为模式
  • 亲子关系:安全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 孤儿
  • 单亲家庭
  • 幸福的童年利于健康人格,不幸的童年形成不良人格,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5. 学校教育因素

  •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
  • 教师榜样作用、管理风格: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
  • 教师公正性:皮格马利翁效应
  • 班集体,少年同伴群体

6. 自然物理因素

  • 生态气候、空间拥挤程度
  • 气温越高的地区的人可能攻击性越高

7. 自我调控因素

  • 自我调控是内因
  •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 三个子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14. 人生全程发展

心理发展基础

1.心理发展概念

广义心理发展包括三个大方面:

  1. 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学
  2. 人类历史推进中心理的发展
  3. 人类个体从生到老的心理发展

狭义心理发展是个体随年龄生长,在相应环境作用下,反应活动不断改善、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2. 发展的基本特点

  • 连续性 VS 阶段性:渐变还是到某年龄突变
  •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 不平衡性:不同机能系统和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 个体差异
  • 发展关键期

3. 主要研究方法

  • 纵向研究:比如50年追踪研究
  • 横断研究:不同年龄段抽取样本
  • 群体——连续研究:比如不同年龄段抽取样本同时追踪10年

身体、动作、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

  • 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研究使用观察法,视觉偏好任务范式
  1. 视觉偏好方法:度量婴儿的注视行为。实验:同时呈现两个图案,测量婴儿注释每个图的时间。婴儿普遍偏好新颖、清晰、复杂、对称、和谐、惊奇的刺激
  2.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实验:给婴儿一个橡皮奶头,吮吸频率会升高。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吮吸频率可能中断或降低。
  3. 方位知觉与时间知觉:“视崖”实验;方位知觉产生时间:3岁上下,4岁前后,5岁左右;
  • 学习失能问题研究
  1. 视觉-空间知觉障碍:难以分辨图形和字的形状
  2. 听觉功能障碍:比如r,l,n不分
  3. 精细动作障碍:不能穿针、握笔

儿童语言发展

口语习得的年龄阶段 口语习得各阶段的特征
刚出生后 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他刺激
5个月 发出一些音节
12-18个月 说出单个字词
18-24个月 双词话语
3-4岁 出现完全复合语法的完整句子
7岁前 获得完全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

认知发展

  • 皮亚杰
    1. 感知-动作阶段:0-2
    2. 前运算阶段:2-7
    3. 具体运算阶段:7-12
    4. 形式运算阶段:12以后

情绪发展

  1. 早期情绪反应
  2. 依恋
  3. 怯生

道德认知的发展

  1. 皮亚杰道德发展两个主要阶段
  • 道德他律时期:5-8,只能通过行为结果判断道德,很少考虑动机;对事物看法两极化,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看法;认为规则的牢不可破的,过于相信权威。
  • 道德自律时期:8-12,从行为动机判断道德;道德判断开始多样化;开始重视自己和同伴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认识到原则是人定的,可修改。
  1. 柯尔伯格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1. 一级:前习俗水平,7岁以下:得奖励,逃惩罚
      • 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
      • 相对功利阶段
    2. 二级:习俗水平,7-13岁:标准内化,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
      • 寻求认可阶段
      • 顺从权威阶段
    3. 三级:后习俗水平,13以后:道德观完全内化,认识到道德原则间的冲突,并进行选择
      • 法制观念阶段
      • 顺从权威

人格发展

1.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

1. 口腔期:1-1.5
2. 肛门期:1.5-3
3. 性器期:3-6
4. 潜伏期:6-12
5. 两性期:12-成年

2.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阶段|年龄|心理危机|品质
---|---|---|---
1.婴儿期 |出生-1|信赖他人 vs 不信赖|希望
2. 儿童早期|2-3|自主活泼 vs 羞愧怀疑|意志
3. 学前期|3-6|主动自发 vs 内疚|目的
4. 学龄期|6-11|勤奋 vs 自卑|能力
5. 青年期|12-18|自我统一 vs 角色混乱|忠实
6. 成年早期|成年青年|亲密 vs 孤独|爱情
7. 成年中期|中年|充沛、繁殖 vs 颓废迟滞|关怀
8. 成年晚期|老年|完美无憾 vs 悲观绝望厌倦|智慧

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班杜拉观察学习实验:儿童观看大人暴力行为后的模仿
- 基本观点:观点学习的实质:
    - 学习是,观察他人行为和强化性结果,获得新的或修正已有的行为反应。
    - 行为习得的途径:
        - 个体直接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学习
        - 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的间接经验学习
    - 观察学习的过程:
        - 注意过程
        - 保持过程
        - 动作再现过程
        - 动机过程

成年后的发展

  1. 健康问题
  2. 终身学习
  3. 社会人际关系
  4. 面对死亡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和环境

遗传:影响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家谱调查法
  • 双生子研究
  • 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

环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 自然环境
  • 胎内环境的影响
    • 母亲年龄的影响
    • 母亲服药
    • 母亲情绪
  • 早期经验
  • 生活环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