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思维导图
一、心理学的定义
1、心理学的定义
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②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 和应用心理学。
2、普通心理学的定义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WHAT?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WHO? 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研究任务WHY? 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成果集中后 加以概括,总结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3、普通心理学内容
①认知 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A、感觉: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 用于它的事物的 一个一个属性
B、知觉:人们又能把各种感觉结合起 来,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C、记忆:思维过程依赖记忆,提供过去获得的经 验并和现在经历联 系,从而认识到事 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内在联系,达到 理性认识
D、思维: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由 表及里,去粗取精过程
②情绪、情感和意志
③需要和动机 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因为不平衡状态而产生需要,只有需要才能产生动机
④能力和人格
能力——是一个人能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格 = 气质 + 性格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
人的心理的本质 =>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a、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b、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
c、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
②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
③无脊椎动物的心理现象——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有感觉心理现象
④环节动物的心理现象——蚯蚓;一种感觉器官起作用;条件反射(心理 现象产生的标志) ⑤脊椎动物的心理现象——产生了知觉
⑥灵长类动物的心理现象——思维萌芽阶段
⑦人类的心理现象——人有思维能力,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发展 的最高阶段;人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产物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关于反映、能动的反映、主观映象
②心理是社会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结合的中 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
1、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冯特与学生铁钦纳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心理学学派纷争
A、构造心理学冯特 与学生铁钦纳(Titchener,E.B)
B、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Dewey,J.)和安吉尔
C、行为主义华生
D、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E、精神分析佛洛依德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 研究潜意识
哥白尼 达尔文齐名
无意识概念引入心理学
本我 :(快乐原则)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
自我: (现实原则)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超我:(道德原则)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A、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Rogers,C.R)和马斯洛(Maslow,A.H)
B、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C、生理心理学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四、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1、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 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 统连起来的一根根神经)
2、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
3、外周神经系统 = 躯体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支配内脏)
自主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唤醒) + 副交感神经(降低作用)
4、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额叶、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功能
枕叶视觉功能
颞叶听觉功能
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个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是其功能是不对称的,功能的不对称性就叫做“单侧化”。
左脑控制右手——言语、概念、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右脑控制左手——空间知觉、形象思维、音乐、美
二、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1、垂体腺
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和生长持续的 时间,影响其他腺体的活动
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影响分娩和乳汁 的分泌
2、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其分泌受垂体 腺的调节,影响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类似
3、甲状腺 位于气管下端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发育。
甲亢,过分敏感、紧张,情绪容易激动;
不足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儿童呆小症
4、性腺
男性:睾丸分泌睾丸激素,刺激精子的产生
女性: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分别控制排卵、怀孕和月经周期。性腺还促进 第二性征的发育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1、巴甫洛夫学说
①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转为活动较强的状态
抑制:神经活动由较强状态转为静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②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作用下,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回应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
③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指某一中性刺激,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了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过程(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工作操作条件反射):指当某一行为出现时总能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的操作,(如斯金纳的白鼠实验)
2、巴甫洛夫高级精神活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反射的抑制
a、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b、超限抑制: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作用,会使条件反射 受到抑制,因神经细胞自身也会有自我保护的反应,突然的强烈刺激会伤害神经细胞的功能,自我保护功能引起的终止条件反射
c、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 会被抑制
d、分化抑制:如果只给予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对其 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②扩散和集中
a、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泛化)
b、集中:不引起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分化)
③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正诱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周围发生 兴奋的过程
负诱导: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引起周围抑制,可以是同时性的诱导,也可以是相继性的诱导。
④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称为动力定型,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 起人的消极的反应。
五、感觉、知觉(认知)
一、感觉概述
① 定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 感觉的种类: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外部(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皮肤感觉)还是内部(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③ 适宜刺激: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适宜刺激。视觉器官 对光最敏感,对于听觉器官就是非适宜刺激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
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
感受性种类: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2、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A、绝对感觉阈限: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觉察出刺激强度越小感受性越高
感觉到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 能够忍受的刺激最大强度叫上限
B、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个人能觉察到的差别越小
他的差别感受性越高
三、各种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痛觉
1、视觉
颜色视觉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非色彩只有明度一种特性
色觉异常
分辨颜色有困难、不能分辨颜色,色觉异常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2、听觉
①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也叫声波。 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种特性。
②在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叫听觉适应。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从高频逐渐向中低频方向发展, 当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
④ 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即听觉的 感受器。
⑤大脑皮层颞叶的颞上回和颞中回,即听觉的中枢部位,引起听觉。
⑥噪音不仅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生理状 态和心理状态。
3、嗅觉
①最古老的感觉。
②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③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
⑤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
4、味觉
①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
②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
③味蕾将味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然后沿舌咽神经传至大 脑中央后回,引起味觉。
④最基本的味觉有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 咸 (舌边的前部)四种。
⑤味觉的感受性与机体的生理状况、嗅觉有密切的关系
5、皮肤感觉
①皮肤感觉分为: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②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
③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
④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⑤皮肤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难以适应。
6、平衡觉
①平衡觉又叫静觉。
②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 反映了人体的姿势和地心引力的关系。
③晕车、晕船是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的。
7、运动觉
①运动觉也叫动觉。
②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③脊髓后索上行-丘脑-中央后回
④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8、内脏感觉
①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疲劳、性---
②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的壁上
③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又叫“ 黑暗” 感觉。
④内脏活动有一定的节律,变化少,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 或 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9、痛觉
①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
②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只要对机体造成了伤害,都会引起痛的感觉。
③痛觉总是和痛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④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⑤痛觉的感受性与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四、感觉现象
1、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 感觉后项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各种感觉器官都能产生感觉后像。
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这种后像叫正后像。
如果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一个暗的灯泡的形象,背景却是亮的, 这时后像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像叫负后像。
3、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4、 联觉
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 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
五、知觉概述
1、 定义:它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 于感觉,但已高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 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 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 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 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 却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特性
① 整体性
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它已经把对这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结 合在一起了
② 选择性
人们就要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 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 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 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 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③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 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
④ 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 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六、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2、 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包括生物节律)
3、 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属于视觉的运动错觉
4、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这种歪 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歪曲的知觉:有条件的,有固定倾向(客观存在,不是主观 臆想)
六、记忆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的经验:对过去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对进行过的动作操作。以上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可以将人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在时间上把人的 心理活动联系成一个整体,甚至是人的一生的经历都联系起来。
2、人们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并通过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认识事 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人们通过记忆积累了自己所受到的各种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 理面貌。
三、记忆的意义
为什么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 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呢?
四、记忆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五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1、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2、情景记忆,即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3、是情绪记忆,即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4、是语义记忆忆,又叫语词一逻辑记忆,即对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5、是动作记忆,即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按是否有意识可分两种)
1、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2、内隐记忆: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信息的编 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不同,分了三个系统)
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记忆的是事物的形象。
2、短时记忆:对识记的项目加以识别,进入短时记忆。记忆广度(7加减2个单位)
3、长时记忆:对短时记忆加以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以语义或 形象方式储存识记。
五、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再现)此三个环节密切联系,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