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底,去甘孜州九龙县参加了游海节。那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单独采编。
那时,九龙县所有乡镇都拿出了代表作品,于一个小县城来说,节日已算盛大。三天时间,藏彝汉三族歌舞在桁架搭建的略显粗陋的舞台上齐齐上演,浓浓的民族风情看得人心潮澎湃。
那几天,我在舞台前后、观众席间不停穿梭,拍跳舞的藏家姑娘、彝族小伙儿,拍藏族彝族服饰,采访藏彝服饰的文化故事。与其说我在工作,不如说我在玩耍,因为于我而言,这工作真的太快乐。我喜欢藏族热情的舞蹈,喜欢彝族娇俏的舞姿,喜欢其中渗透着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喜欢他们对文化的传承。
在观众席,我发现了一位彝族老奶奶,没多想,就上去要了授权拍了几张照片。老奶奶很热情,于是,我就顺着这热情仔细地采访了一下彝族得服饰内涵。
老奶奶名字很好听,叫果果莫。她说,她身上好看的衣服是自己做的,用时约一个月。那漂亮的银耳环也是自己打造,用时约三小时。还有那头上只有节日里才戴的黑色的有着半圆弧形的帽子也是自己亲手缝制,用时约两天。当然,这所有的东西也可以在商店买到。
后来又采访了一位彝族小伙儿。彝族小伙儿皮肤黝黑,笑起来脸上有两个好看的酒窝,身材健硕,上身穿着白色的舞台服饰,手臂上一圈黑色护腕似的东西,下身是一条黑色的宽敞得似裙子的长裤子。那白色的上衣形似梭衣,只是比梭衣柔软几倍,底子是薄的白海绵,外面是贴的无数层白羊毛,顺直的,一层一层铺满海绵。他说,白色上衣是他们自己做的,也是彝族流传下来的舞台服饰。而最让他自豪的是,他手臂上护腕一样的东西是他妈妈亲手缝制。
几圈采访下来,我便知道彝族人身上的穿戴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包括那看起来设计精致美丽的首饰。于是很是佩服,这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