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学习统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翻】
二、请看数字教材第41,42页,第八课,木兰诗。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把握故事结构,从故事结构看木兰诗的秘密。【翻】
三、同学们,我们来看木兰诗的开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毫无疑问是木兰。一个故事的开头不能或缺的就是主人公,有时还会交代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木兰是个织布的女子。
地点在哪里呢?就是木兰家,因为从"当户织"吗,木兰织布的地方当然就是自己的家里了。
我们来看"不问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句,就给出了故事的初始状态。
初始状态,变化的基准点,在这个事件之前是什么样的,之后又是怎样的,之前呢,女子在家织布,或者男耕女织的生活。【翻】
四、接下来就给出了故事的时间,这里的时间不是平常讲的春、夏、秋、冬这样的时间点,或者那一年,那一日,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是变化的临界点,在这个时间点前,主人公,过着日常的生活,但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主人公不得不行动起来,在木兰诗里:"可汗大点兵",它就是一件突发事件。这时国家需要征兵,每家至少派出一名男子去保家卫国,去打仗。
而且"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同学们,问题就出现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打仗是男人的事情,可是木兰家没有适龄的男儿,谁能出征呢,这正是木兰叹息的原因。也是摆在她面前的困境。
也就是核心的外部问题是谁出征?
紧接着给出问题解决方案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爷出征。【翻】
五、同学们,也就是说木兰诗这个故事在一开始就交代了故开头五要素,我们再来回顾下:分别是时间,前面已经说了,就是变化的临界点,可汗大点兵,这就是个突发事件,从此木兰将要踏上一个新的、也是未知的征程。可是问题产生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问题的核心就是谁代替爷出征呢。
于是,从此木兰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变化的基准点。木兰的由初始状态:之前,在家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之后可要奔赴沙场,从此女扮男装替爷出征。【翻】
六、同学,再有一点,主人公从日常世界进入到异世界,这时往往会有一个通道,让主人公为进入异世界做准备,那木兰为奔赴沙场做了哪些准备呢?我们来看教材中的文字:
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检,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物质准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做了物质准备)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几句呢,我们想象一下,木兰再也听不到爷娘唤女的声音,晚上露宿在黄河边、黑山头,听着溅间的黄河流水声和啾啾的胡骑声,这一路走来,她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那市场、黄河、燕山就成了木兰由日常世界到异世界的通道。【翻】
七、同学,再来看故事的中间
这部分写的比较简略,只用六句话就概括了木兰十多年的战场生活。在战场上木兰,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生活艰苦,"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以看出。
诗中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争的残酷,九死一生啊。木兰在这个异世界里,打了胜仗。【翻】
八、最后看故事的结局,变化
在故事结尾必须给出一个结局,就是故事开头提出那个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来看木兰诗的结局:结局就是:"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年后,花木兰凯旋而归。
当"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只想回家。【翻】
九、回到家乡后,木兰做了什么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
十、故事最后结局就是,
12年后花木兰凯旋而归,恢复女装打扮。
那故事的变化也是有的
之前,我们听到木兰的叹息声,说明她是犹豫迷茫的,而沙场回来后,面对伙伴的惊忙,她说"安能辨我是雄雌"你们怎么能够看出来呢,她是非常自信的。
所以,前面说这个故事的核心外部问题是谁出征的话,那核心的内部问题就是木兰的成长。
那此时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说再次发生战争了,木兰会也怎么选择呢?毫无疑问,我们听到不会是木兰的叹息声了,一定是她自信从容地走向沙场。【翻】
十一、同学,来回顾下,我们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握故事结构。
像木兰诗这样的故事,它和其他故事一样依然延续了古希腊故事的基本结构,通常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尝试解决问题的经过,最后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人物行动与开始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因,经过,结果。
同学,通常一个故事的结构就像是它的骨架,它的内容,或是文字,附着在结构也就是骨架上面,这个故事就好比变成了一位美女,当我们被一个故事吸引的时候,我们本能的就想知道它在讲什么,如何从众多人物,故事里面快速找出它的内涵。也就是理清了故事的结构,有助于找到《木兰诗》的秘密。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