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张建文:现代诗歌往往是沉沦后的沉思所得,沉沦的越彻底,沉思得越透彻,写出的诗月现代。徐志摩是沉沦有余,而沉思不足。写《再别康桥》时沉沦不够,后期诗要好得多。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古典诗歌大体上是和谐的,而现代诗歌主要是冲突的,因此是戏剧化的,《再别康桥》的戏剧性就在于高歌与悄悄的冲突产生的张力,但这张力远远不够,比闻一多的《死水》要逊色好多。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好处也在于张力,一只弱小的鸟与强大的暴风雨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张力,极具戏剧性。
干国祥:是生命的不同,不是诗歌的高下。大境界与小境界,并无诗歌意义上的高下。而是存在意义上的高下。
南明网师刘广文:透辟。
干国祥:《人间词话》四十八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天水郭治锋:集中一次性爬楼看了两天群里的对话,发现昨天关于《论语》中“仁”与“孝悌”关系的讨论自干老师一番宏论后再没往下接续。还有您的这个“沉沦”的话题。所谓倾听是对话的第一步,看来大家都更愿意先听您说。[偷笑]
干国祥:@郭治锋 没人接,那叫跳楼[偷笑]。随意随心,莫须有,或许就聊开了,或许就沉溺了,都很自然。
河南张鹏:在海德格尔的话语中,“沉沦”带有“混迹于……”的意思,“这种‘混迹于……’多半有消失在常人的公众意见中这一特性。此在首先总已从它自身脱落、即从本真的能自己存在脱落而沉沦于‘世界’”。此在之沉沦,乃本真之迷失?是自我的迷醉状态?
干国祥:此沉沦非彼沉沦。如果常人是一个平均状态,此沉沦不是沉于常人,而是向下背离于常人——而哲学思考则是向上背离于常人。上与下,其实并无上下、高低、是非、错对。乃至于常人与非常,也是并无高下是非错对。
河南张鹏:无上下、高低、是非、对错,有什么呢?
干国祥:抉择。
河南张鹏:向下背离常人是沉沦,向上背离常人是向死而生吗?是畏吗?
干国祥:只有醒与睡的差别,以及醒来后有没有哭的差别。此时说道德意义上的高下,幼稚至极。
河南张鹏:我可以理解为醒与哭存在而睡不存在吗?
干国祥:睡也存在,存在但不思存在——鱼游泳而未知游泳。道家提倡的自然状态。我们知道游泳,但未必会游泳?谁更好一些?
河南张鹏:不思存在,何谓存在?我不思呼吸前已在呼吸,但思呼吸后的呼吸必已不同于此前的呼吸。
干国祥:自以为醒着的人,有道德优越感是很可怕很可耻的。醒来,不是为了指责“常人”,而是无可奈何地感受痛楚。读了几本哲学小书就自以为高人一等,是十分可笑可恶以及搞笑的——比无知更无趣。
河南张鹏:柏拉图不是说出走洞穴的人有义务重回洞穴叫醒仍在酣睡的人吗?
干国祥:@河南郸城张鹏 柏拉图是谁?不认识。
河南张鹏:嗯。所以,要知无知。身边一个学生问我在说啥,我说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啥[害羞]
干国祥:在追问是非错对之前是什么、有什么?无善无恶心之体!我们的是非错对高下从哪里来?书本给了你是非错对高下了吗?那书本里的是非错对高下,又从何而来、依据什么?它的偏见是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地复制自身?
西安武皓粼:@干国祥 “醒来,不是为了指责“常人”,而是无可奈何地感受痛楚。”[强][强] 干老师说得太好了!
河南张鹏:那么有是非对错高下吗?或者需要有是非对错高下吗?
干国祥:最高的哲学问的就是追问这一切,而不是拿到一根新大棍可以砸人(非我族类)[奸笑]
河南张鹏:其实,我起初想弄明白的是“沉沦”,这一路,我是在“沉沦”,还是不在“沉沦”呢?[皱眉]重要的并不是真理本身,而是对真理的追问?所有观念都对挑战开放?尤其是要对“我”开炮?
干国祥:醒来还是在梦中。醒来不是醒来,醒来是脱离旧梦境而已。
景泰陈怀娟: 我们的是非对错高下观,到底是谁给我们的?
西安武皓粼:@干国祥 所以我以为应对启蒙立场保持足够的警惕。启蒙这个词本身,隐藏着一种知识的,道德的自负和优越,以及一种对自己的个人责任的逃避……如果非要启蒙,也应该是向内的反思和自省,而非向外的指责。
干国祥:@武皓粼 是的,我当年许多旧兄弟,至今在启蒙姿态中洋洋得意,以为高人一等,以为举世皆浊……那种优越感让我如芒在背[捂脸]
河南张鹏:真正的教育与启蒙起于指向自我的省思,并终于内省?
干国祥:@河南郸城张鹏 开放对话,聆听和理解乃至谅解。自省是不够的,需要助力——我不是一个封闭的大脑,身外的世界乃是真实的自我。
河南张鹏:唉,我有时不免悲叹,也许无知是宿命。有时读书、听课,又提振起求知的信心。然后,再陷入悲叹,如此循环,苦也!
干国祥:夕惕若。仅此而已。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其实就是自我觉醒时的存在痛感与快感。
河南张鹏:好比,刚才学生问:老师你在说啥?我说:不知道啊!真的。有时会迷糊:是我在说话吗?每个句子,每个词,都经过无数人的嘴说过,今天偶尔路过我的嘴而已。我真知道那句子那词是啥意思吗?我又是啥东东呢?
干国祥:登车去也……陷于常人,陷于世界,陷于自我的肉体与见闻,有趣,有趣。有趣的是谁?如何才是不陷?
西安武皓粼:反思与自省的一个重要资源,就是经典,尤其是哲学经典。好像是胡塞尔的话吧,大意是说,学习哲学,是为了让你从别人习以为常,熟焉不察的生活中发现某种真相。我对此的理解是,读经典,不能仅止于获取知识,而是要上升为锻炼思想的肌肉。
干国祥:于我,读书,就是继续醒着这种片刻状态而已。累了,我就安于睡眠,并知道自己睡着。
河南张鹏:近来读哲学书,不是越读越明白,而是越读越迷糊,越读越迷失,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自我......唉,我且再去迷糊会儿。
西安武皓粼:干老师思想的肌肉已足够强健,所以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调皮]
河津王珍:干老师:追求可否?愚以为人只有追求,才有㓉力,才能积极,才能有光泽。这是我的浅见。
干国祥:诚然,这是生命,而不是人的“定律”。君看万千世界芸芸众生物,有活力者追求不止,追求不止者有活力。追求食物配偶权力领地……皆有大道理在。[机智]
河津王珍:更应为担当文以载道、文以育人之责,去修身。格一物、甚或格一物之皮毛,也行。应不拘于三餐、六尺。
干国祥:饥来吃饭困来眠,但既然已经饱食,食物已经不再是真理,自然理当不拘于三餐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