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小學生的作文在網上走紅了,比起「時間去哪兒了」,這篇作文讓很多年輕的爸爸看後覺得很心酸,特別是程序員爸爸。
作文的標題是《我的爸爸》,從筆跡和拼音來看,確實像是出自小學生之手。作文中,這位小朋友稱自己爸爸是個「程序員」,一直都很忙,沒有時間陪自己,還語重心長的道出心聲: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按照中國的傳統,一個家庭中爸爸要「養家糊口」,所以男性的家庭壓力大,工作繁忙,加班加點工作,這導致了不能時刻陪伴孩子。而中國家庭中媽媽則具有「相夫教子」的傳統責任,陪同和教育孩子也多數由媽媽負責。
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爸爸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媽媽的世界里。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媽媽,並視媽媽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爸爸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
因此,爸爸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家庭關係失去平衡。給「爸爸」這個稱呼賦予具體含義,爸爸不只是一個稱呼而已,他該是高大偉岸、值得信賴又能柔情陪伴的。這些信息要用具體行動傳遞給孩子,光說沒用,和孩子玩在一起陪伴孩子,這樣,爸爸的形象才會在孩子的心目中變得具體,內心才不會變得空洞,孩子的生命成長也就有了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