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到有人戏谑,人生真是寂寞如雪。能这么坦然说出来的人算不上寂寞,只是感觉孤独罢了。
是人都会有觉得孤独的时刻,只不过每个人所感知的孤独不都是同一个温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孤独,孤独到悲伤,伤春悲秋,不知不觉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无异。
整个世界好像失去了颜色,黑白默片般沉寂,就连你一直以来想要追寻的梦想在那时候都变得黯淡无光,你生出的深深无力感和莫名恐惧感笼罩着自己。
那是0℃绝对的孤独来袭,它可以冰封你所有的热情,冻僵你本跳跃的思维,然后,你就像是一根没有思想的苇草,没有灵魂的木偶,活得没有意义。
这种孤独最为可怕,身处其中过久,人容易抑郁,甚至觉得死才是唯一的解脱。
麦卡勒斯在《心灵的猎手》中写到,“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0℃的孤独就是这样最终极的孤独,令人绝望到底,就连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救赎。
如果可以,不要让自己置身于这样冰冷的孤独,人还是应该保留一丝孩子的天真,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追求。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孤独都是稀疏平常的,与我们的体温一样,36.5℃刚刚好。
像《夏目友人帐》中说的:“我必须承认,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
这句话若是让小时候的我看到一定会笑掉大牙,一群小伙伴几个游戏就可以玩个大半天,欢声笑语,哪有什么孤独可言。
也只有后来不断长大的我才能对这话有所感同身受,我们不再是年幼无知的我们,各自忙着什么事情,就连相聚都是一种奢望。
一起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是一段共同的回忆,我们谁都知道,那段美好的时光已经被岁月贴上了一个标签,名叫“回不去”。
后来,我们经历了无数孤独时刻,再没有和彼此说过,
后来,我们各安天涯,再不谈相聚,
后来,我们身边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后来,我终于明白,那句“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是真的。
大部分人一开始面对孤独是不适应的,但是,后来面对这种孤独也习以为常的像是自己的体温,没有什么不适。
就像《质数的孤独》中诠释的那样,“越长大,越觉得孤独竟是生命的必然,每个人都是质数列中孤单却特别的存在。或许,说不上特别,也就算个普普通通,再或者说,用‘普通’都夸张了些。我们都是那孤独的质数,我们都承受着质数的孤独。”
36.5℃的孤独贯穿我们的一生,不管你有没有察觉,它都是存在的。
还有一种孤独,是100℃沸腾的孤独,是最耀眼的孤独。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天才是孤独的。不可否认,几乎没有人能懂天才。
在普通人眼里,成就杰出的天才是耀眼的,可是,他们那些孤独的岁月,只有自己能够懂,旁人难得体会半分。
通常,成就不凡者是喜欢独处的,布考斯基就说过:“一天不独处,我就会变得虚弱。我不以孤独为荣,但以此维生。”
叔本华也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如果你也在全力以赴努力的路上感到孤独,那么你的孤独也应该是100℃的孤独,总有一天,这成长日子里的孤独会为你他日的光芒四射添柴加火。
最后,愿你在36.5℃的孤独里酝酿100℃的孤独,而0℃的孤独,就让它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