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奥马哈的一个教堂里,19岁的内布拉斯加姑娘苏珊嫁给了国会议员的儿子,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年轻,英俊,还是个投资天才巴菲特,这条件,连相亲角的北京老大爷都不得不服。
然而,虽然多金,可是他抠门啊。巴菲特坚信今天的一美元相当于未来的十美元,所以,多花一个子都心痛不已。初到纽约,两人在纽约乡下三十里的的威斯彻斯特县租房住,一时仓促,巴菲特甚至连婴儿床都不舍得给女儿买,随意找了个抽屉给女儿当婴儿床。由此,苏珊花十七美元定了《父母》杂志,巴菲特闻讯之后立马感觉上当,怎么贵了这么多!他下定决心要把这十七美元要回来,不仅如此,他跑遍了整个公寓楼,找到了一些愿意加入的人,将《父母》杂志告上了法庭,为此他还动用了父亲的一些关系。不用说,他成功的要回了钱。虽然说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公司的分红高达数千美元,但是知道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表示自己是在忙不过来时,他才勉强答应请一个保姆。
给不了钱,给爱总可以了吧。很不幸,他也并不擅长此道。婚姻初期,巴菲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格雷厄姆公司,下班之后,他讲自己埋在《穆迪手册》,《华尔街日报》里,如同禅定,很可能不会和妻子多说一句话的,更有时候,饭都要妻子喂。
除此以外,巴菲特还有一个难缠的母亲,利拉。利拉的家族有遗传性的精神病史,她的外祖母和母亲都住进过精神病院。利拉多多少少有些神经质,处于对 丈夫的感激和依赖,利拉表现得像一个完美的妻子,可是面对孩子,她就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坏脾气,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对家庭做出了多少牺牲,巴菲特和他的姐妹们对母亲是多么地不知感激,常常动不动把孩子骂哭。她成功地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毫无安全感。从小巴菲特就用自己可以想得到的一切办法避开她。不仅得照顾巴菲特,她还得应付暴脾气的婆婆,还得在大姑子和丈夫被婆婆无端骂了一顿之后,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若苏珊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一般女子,她恐怕就要在知乎上发帖:《有一个巨婴老公应该怎么办?》《丧偶式育儿是什么体验?》《我的极品婆婆让全家鸡犬不宁》了?
然而巴菲特精明过人,给自己选择的妻子当然不是寻常的女子。不夸张地说,苏珊就是童话里那种小公主,甜美,可爱,温柔,如春风和煦,让人心生喜悦。苏珊的父亲是奥马哈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家庭富裕,作为年幼,而且体弱多病的二女儿,她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疼爱。在18个月到四岁期间,因为耳炎,她经历了数次手术,父母和姐姐总是哄她,抱她,给她安慰。苏珊意识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了很多人无条件的爱,她也愿意无条件地去爱别人。
苏珊对沃伦的投资才华并不感冒,在苏珊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真诚的,善良,但是总是缺乏安全感的小男孩。她愿意照顾他,宠爱他,在家里准备好他喜欢的百事可乐,冰淇淋,汉堡,薯条,为他理发,陪伴他参加各种社交场合。巴菲特依赖她,就像孩子依赖母亲。他给了巴菲特他从小期待,但未曾得到的无条件的爱与温柔。巴菲特这样评价她的妻子:
“苏珊像我的父亲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大过我父亲对我的影响,用不同的方式,我身上有很多自我保护的东西,她能解释,但我却不能。她也许看到了我身上别人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她知道需要时间和肥料,它们才能萌发出来,她让我感受到自己身边有一个拎水壶的小人,而这个人将保证花儿成长。”
好的伴侣,可以让你完全地做自己,并且被爱着。你抠门?没关心,反正我也不是第一天知道。你没有安全感?没关系,好好坏坏我都在你身边。你衣品差?没关系,这不是个事儿。你热爱工作,无心顾及家庭?没关系,我会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甚至当孩子们抱怨父亲不关心他们时,苏珊也只是像孩子们解释:“父亲是爱你们的,他能给你们的关爱他都给你们了,我们不能要求更多”。巴菲特几乎像相信太阳会东方升起一样,相信苏珊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一切。苏珊也乐于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让巴菲特可以安心地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的关系维持这平衡。
但是,人生总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