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同学之邀,昨天去看了《摔跤吧爸爸》。有几场戏让我泪流满面,其中大女儿国际赛场失利后满含泪水给父亲打去的那一通电话,真是触动了我。父亲就像身后的港湾,不论你犯了什么错误,总可以包容你,原谅你,接纳你,懂你。但是总感觉有点不对的味道,这个电影我给六分。
纵观这个电影,两位女儿练习摔跤,在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便可以打败在赛场称雄多年的男摔跤手,达到邦级水平。当然,他们有一个荣获全国冠军的父亲,这也可能是极大的原因。但全国冠军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大女儿得到全国冠军后被送往国家体育学院接受专业级训练,同样被送去那里的还有很多其他全国冠军,由此推论,在她父亲一代也绝对不止她父亲一个冠军。但父亲这个形象就像是西方大片里的英雄人物,必定有主角光环,他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接受国家级训练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赛事,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是大女儿连败两场,直接淘汰。电影里还渲染了到了国家体育学院后大女儿“变了”,留了长头发,和同学玩玩闹闹,并不是全心全意扑向训练,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导演的意图可能是想让我们把这一现象也归结于后来国际大赛失败的原因。但是,大赛遭遇失败之后与再次胜利的转折点,主要并不是这些生活习惯起了绝对作用,而是父亲对比赛战术的指导。看了电影的人不会忘了这一场景:教练说:进攻!坐在观众席的父亲:防守!教练又说:进攻呀!父亲又说:继续防守!当然,父亲又是对的!包括最后那场世界冠军争夺赛,父亲的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一句“让人们记住你”又一次在“五分完美弧线”中得到诠释。
整个电影拨开感动的泪水,就父亲这个形象而言,他是个独裁者,碰巧的是,他决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于是,整个电影在这个前提下展开。但他又有一颗对子女的爱,以及对自己未实现的梦想的追求。这些是他独裁的出发点。于是,这个独裁显得都没有了独裁的味道。没有了蛮横。留给我们更多的剩下了一个父亲对儿女的一片苦心,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无限热爱和追求,一个反性别歧视者受到他人冷眼旁观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坚毅。但是呢?我觉得价值导向是不正确的。试想,如果你的父亲逼你去从事一个你不喜欢的职业,甚至是你接触都没接触过的职业,你的父亲也未必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更可能的情况是你父亲从七大姑八大姨那里听说“过两年这个专业很有前景”,你会作何感想?在你不同意的情况下,对你做出像电影中“剪头发”一样的惩罚你又作何感想?也许你会觉得我眼里的电影里的父亲与你眼中不同,他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儿女,那么热衷于自己的梦想。其实,这只是因为碰巧他有了后来的成就,碰巧他的女儿确实适合摔跤,碰巧他的教育方法永远是对的。这一次次的光辉掩盖了独裁者所有的蛮横,因为他掌握了真理。
看电影时我是满满的,泪水几乎要决堤。但走出电影院我再次思索没有任何值得我思考的东西。我没有贬低这部电影的意思,只是区分一下电影的种类。当然,这部电影作为消遣娱乐,平凡日子增添一份感动足以。只是相比于看电影之前听说的一些“教育方法就是不一样”种种,就有点不足为训了。
当然,有一天你站在我面前问我:这部电影怎么样?
我会说:挺好的,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