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对门是一个辅导班,今天下午放学后,有一个叫天天的来晚了,后来才知道原因,没人接,是自己走回来的。等写完作业后,家长都陆续来接孩子了,天天爸也来了。当爸爸得知天天自己回来的,暴跳如雷,大声呵斥:“谁让你自己走回来的,下次不许这样了,再这样我打死你。给我打电话,我接你!”
我晕!从学校到辅导班也就半站地,而从天天家到学校有8里地,来回16里。况且天天已经9岁了,我觉得走这一段路应该没问题,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平时加强一些交通规则常识的教育,还有就是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就够了。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对于这种方式的爱,我不敢苟同。你所谓的爱是一把温柔的刀,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你想过吗?你的爱能陪孩子走多远?我们给孩子的爱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1)
前几天在楼下闲坐,看见一位年轻妈妈正在下面看孩子玩,孩子还不到两岁,自己在地上莽莽撞撞的跑,时不时地摔一跤,妈妈却仍站在原地,鼓励他:“乖,自己站起来!大宝是最棒的!”孩子看着妈妈,眨眨眼睛,一下子从地上站起来,还像模像样的拍拍身上的土,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我非常赞同这位妈妈的育儿方法。告诉孩子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而不是象某些家长亲自上前把孩子扶起来,你在场扶他,当你不在场他跌倒了怎么办?这时没人扶了他就会心理不平衡,有一种挫败感。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会遇到不计其数的困难挫折,会跌倒无数次。从小教育孩子怎样在逆境中成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自强自立的种子,将会影响他的一生。这才是父母应给孩子的最好的爱,而不是一味地大包大揽。
(2)
一天,有朋友找我闲聊,说起她家的宝贝,16岁了,在20里以外的中学读书,而且还天天接送,早上6点走,晚上10点回来。一个月下来,搞得她和她老公心力交瘁。我说为什么不让孩子住校呢?她一脸心疼的样子:“哎呀,不行啊,她不习惯,非要走读。吃不好,不能洗澡,我也真怕孩子受罪呀!”我真搞不懂她是怎么想的,别的孩子都能接受,唯独自己孩子不习惯,也不反醒一下。因为你的娇惯,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大大减弱,中学走读,难道上大学也要走读?抑或是陪读?孩子成家之后是不是也要插手孩子的私生活呢?那孩子还有什么独立自由可言?醒醒吧,亲!你的爱就是一把温柔的刀,把孩子的幸福都斩杀了!
(3)
今年暑假刚开学时,同学跟我微聊,说儿子上初一了,早6点多走,晚上8点多才回来,一去一整天,她担心的不得了,儿子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有没有挨欺负?上课能听懂吗?在学校吃得饱吗?……送孩子出门跟上法场似的,甚至还泪眼婆娑,依依不舍。过了没几天,她慢慢放心了,因为儿子每天回家都很开心,和他讲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有时家长的担心是杞人忧天,孩子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
所以说,孩子的能力有时是被家长束缚住了,只要你懂得适时放手,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和优秀许多。当然还要靠家长引导,但不必过多干预,孩子会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