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教室的路上,几个女生围住了我,原来是一个女生的脚踝处受了伤,流了好多血,两三个人正牵着她找老师。我一看那伤口,血流得已经把鞋面的一小部分染红了,而且已经有感染的迹象了。于是,拿起手机让她打电话给家人,让家人过来带她去医院包扎一下。女孩接过手机,拨通了电话,是她父亲,她告诉父亲伤口裂开了,出了好多血。我提示她说,老师说应该去医院,让他过来接她一下。我以为这样说,一般的父母就是着急了,会赶紧过来看看。然而,我看到孩子神情不对,把头低了下去,只轻轻地嗯了几声,旁边心细的同伴轻轻地拍着她的胳膊,象是在安慰她。
几声“嗯,知道了”过后,她挂了电话,把手机递还给我,挤出一丝微笑,无奈地说:“我爸来不了,他晚上得上夜班。”我问了一声,家里还有其他人吗?她说,没了,我妈也病了。旁边心急的同伴马上应了一句:什么父亲,哪有这样的父亲,女儿的死活都不管了吗?我知道女孩心里肯定是特别难受的,所以就用眼神制止了她的牢骚和不平。
没事,你们都先去上课吧,等下课后,我带你去附近卫生室包扎一下。你现在能忍住吗?
我只好这样安慰她,因为马上有课,我又不可能放下全班同学送她去,所以只能上完课再送她去附近诊所。她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像是安慰我似的,笑着道:
老师,没事,一点小伤而已。
于是,我去教室里上课了,她也在努力地听、背、记着。
下课后,我让她跟下一节的数学老师请个假,然后,带着她到了附近的诊所。诊所的医生以前跟学校也联系过的,所以有些熟,自然聊得也多了些。我告诉她这个女孩的情形,在抬起腿时,我们蓦然发现了,这孩子这么冷的天,只穿着一条薄薄的校裤,连袜子也没穿。
我一惊,有点生气地质问她:怎么穿这么少?她怯懦地回答:
没想到这星期这么冷,衣服带少了。
医生倒是感叹得挺快的:
带少了可以让父母送过来呀,这父母怎么这么放心呀!孩子还这么小,就是读大学了,看到有冷空气,也会打个电话叮嘱一下多穿衣服,真是百样饭养百样人,这父母的心也真大!
旁边在挂瓶地妇女也在应和着,我看了一下女孩,她红着脸,只是尴尬地笑着。而我,只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叮嘱她晚上伤口不要碰到水,晚上问同寝室同学借条里裤,明天会更冷的。她同样是“嗯,我知道了”地应着。
然而,这一声声应得我心痛。一晚上,在我面前,在同学面前,她始终微笑着。然而,小小的心灵里,是多么需要亲人的抚慰。
昨晚半夜,一个学生发烧,也是打电话回家,父母不愿意过来,没办法,只好老师带他去的医院。
想起好多年前,一孩子来请假,问其缘由,是父母离婚,孩子要去做证明。
乡下的孩子,好多父母都不懂得怎么去爱孩子,总感觉孩子并没有那么地娇嫩,把孩子抛给了学校,就可以将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抛下了。
拧住泪的微笑,这份沉重,孩子可背负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