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我不相信你真的会阅读一本书
** 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不用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所著,这本书系统地阐述我们在面对一本书的时候,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具有X光般的眼睛透视这本书,看透它的骨架,透过它和作者平等对话,辩论,享受阅读这场盛宴。
《如何阅读一本书》历经半个多世纪畅销不衰,不仅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还针对不同的书籍类型做了切实可行实用的指导。书中的那句:阅读一是为了资讯而读,二是为了理解而读,让我对阅读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一段话: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这也是掌阅电纸书一代的锁屏界面。
书后所附录的阅读检测的题目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意,这本书给我的整体体验是即使是我读完了电子版,我也要再买回一本纸质精装版,时常翻翻,想想也是极好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值得你去花时间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对于不同体裁的书籍,作者也提出来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我们必须得承认,不管我们有多么勤奋,穷尽我们一生我们也没办法读完这世上所有的书了,那不敢就此放弃的我们又该怎样阅读呢?
这么读,这样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获取无尽的信息和资讯。可是我们也要记得:太多的资讯与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一种阻碍。理解力也就是我们对于世界和人类行为的认知和理解的能力。
自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以往不仅没有真正做到阅读,而且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
这本书强调的观点只有一个:首先你要打开书,对书籍进行整体评价,看透骨骼,然后做基础阅读,再然后是检视阅读,可以的话进行分析阅读,最高级的就是找相关书籍,找对比,找联系,看变化,做反思,做的就是主题阅读。
我们都知道知识取胜,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那些古老的箴言或是现代的案例无不告诉我们这一点:
黄庭坚所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毛姆读书随笔中也强调了一段话:“那些不读书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去思考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去说的。”
就连巴菲特的伙伴查理芒格都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吃惊。我的孩子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可是阅读真的只是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吗?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一步步拆开阅读的本质,告诉我们:只读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并不是阅读;囫囵吞枣和一字斟酌半天也不是阅读。
因为阅读是为了提升理解力(除却资讯阅读),阅读的速度快不应快到不能理解,慢不能慢到有损感觉。
这真是一个极其具有冲击力的颠覆。
提升认知,才能提升理解力
保持怀疑,才能获得大视野
这些都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所得到的真知灼见。
读完这本书再去阅读,会感觉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恰似凤凰翱翔九天。
阅读的四个层次:
-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我们在小学从拼音、组词、造句学习段落,一步步学习到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这座大厦的一块块砖石,无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像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按道理讲,一般人,即就算没有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也具备基础阅读的能力(那些天生就有阅读障碍的人不在此列)。
-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我们常做的读书方式,检视目录,章节大概看书籍的框架结构,读书时试图在书的字里行间发现一些道理。
-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看的不只是字里行间,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外之意,篇幅之外,作者生平经历,件件都要入心。
-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这个就更厉害了,看到认识你自己,想到苏格拉底,想到古希腊,想到哲学流派,想到思潮,想到思想解放,想到现代政体……只要你能捋出一条串起你想法的线,四处搜索文章,再整理书目,然后按图索骥,不断反思,不断怀疑,不断相信。这个过程就是主题阅读。
阅读的三个分类:
当我们无法阅读所有书的时候,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是十分宝贵的资源的资源的时候,当我们对于只是有一种焦虑感的时候,此时我们就需要对自己阅读的对象进行分类,以便进行资源的分配,得到更优化的结果。
古典老师(他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也是值得推荐的)对阅读的三个分类有特形象的比喻。
- 娱乐性阅读:
古典老师比喻娱乐性的阅读就像在走下坡路,因为娱乐化阅读会让我们越读越舒服,越读越上瘾。作者会不断地哄着你去读下去。可是我们要对特别安逸的阅读保持警惕,因为真正的阅读是能够提升理解力和认知力,而提升能力,获得心智提升从来就不是很舒服地就能达到。读报纸,读杂志,读一辈子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要知道下坡路可以走得很舒服,但是理解的能力却并不会被提高。
- 知识性阅读
知识性阅读像是在走平路,读的时候用心就可以读通读懂,长时间的知识性阅读也会有些吃力,不过可以获得大量的专业性的知识,可以对实际的世界会有一些更共性的认识。
- 认知性阅读
认知性阅读更像是上坡路,阅读的时候吃力,不过,想想看,上了坡就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就像某壳的背单词的广告就是,单词量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会不一样。认知性阅读阅读的更多的是像是:不管文理都可以提高认知的哲学,行业前沿进步的报告等等,还有文科生读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理科生读的历史书籍和风格鲜明的类型小说……个人认为,认知性阅读就是读那些你希望能读,希望提升自己认识世界能力的书却一直搁置,不敢下手,不肯阅读的书,们。
用这种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提升阅读的效率,把时间用的更有成效,也更有成就感。
运用这个分类方法,同时读八九本书并不是难事。
分类你的书籍,整理你的书架,做真正的阅读者
介绍一下我自己现在书架,同时读的书,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娱乐性阅读:《逍遥游》一本连载的月关(这广告打的,我自己给自己一百分)的书,一天两更,放松所用;《冰与火之歌》,没事就翻两章,和正在追剧的朋友在夜谈时聊一下;《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马王爷总能以小见大,诙谐幽默勾着你继续读,看一遍捧腹大笑,看两遍掩卷长叹。结合他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一起读,好像吃馒头就着花生,滋味甚美。娱乐性阅读就是兴之所至,翻翻看看,深入了解就需要根据书籍的类型进行相关的主题阅读。
知识性阅读: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最近在做的论文,选了有关农业供给侧的几本书,知识性阅读对阅读者的要求更高一些,需要笔记,需要思考,需要记录。最近作为知识性阅读的书架上是这几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供给侧的觉醒:重新回到知识原点》,《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
认知性阅读:个人认为不必一开始就给自己找晦涩难懂的专业哲学书籍去读,从自己喜欢的领域往外扩展一下,深入阅读,时常反思,就是认知性阅读。中学读完了《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这会儿再看《美丽新世界》,这是本小说,但是如果从控制注意力,语言和感情的角度看,这又不止是一本小说。最近我的认知性阅读书架:《美丽新世界》,《人心与人生》和《回忆苏格拉底》。中西古今都有了,我对这个搭配还是很满意的。
一谈读书我就变得絮絮叨叨的,不过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
愿你在书里能够发现更大世界,也能找到自己。
祝安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