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子姑娘
提起晚清汉族名臣,除了李鸿章这个各界贬褒不一的中堂,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老师——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人,以“拙”著称。或许是基因不好,终于在他23岁那年第七次应考才考中了秀才。我们以前都听过一个故事,曾国藩少年读书时,记忆不好,就一遍一遍的读,连躲在在墙角里准备等他睡觉才能偷东西的小偷都听不下去了,跳出来背出了曾国藩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的文章,然后扬长而去。以前听这个故事时,都笑了,笑话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但就是这么笨的人,成了一代名相。自打他中了秀才,上天仿佛开了眼,举人、进士,一次考过。仕途一路亨畅,做京官时,十年七升,官至兵部侍郎,可谓是青云直上。
再来看看左宗棠,他在哪儿呢?
左宗棠,也是湖南人,是曾国藩的老乡,比曾国藩小一岁。与曾国藩的“拙”不同,左宗棠自小天赋异禀,聪明过人,可就是这么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老天偏偏给他来了个玩笑,虽然14岁童子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可此后仿佛与科举无缘了,考了3次都没考中,发誓不再科考,但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心头病。
要我说,左宗棠怎么就不学学曾国藩,人家考个秀才都考了七次,23岁可是属于大龄考生了,人家都没放弃,你放弃啥呀?怪只怪当时信息不发达,左宗棠没能及时知道曾国藩的励志故事,来碗鸡汤继续奋斗。当然,这都是我自己脑补的﹋o﹋主要是左宗棠这人吧,他比较傲,为什么傲呢?恃才傲物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不中,那不是我的事,那是判卷官没眼光,既然如此,又何必自取其辱,爷不陪你玩了。
但至此,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没有交集,他们的初次相遇还得从曾国藩的离京开始说起:
别看曾国藩堂堂的兵部侍郎,二品大员,作为京官可寒酸着呢,曾国藩这人呢又是个君子,不以权谋利,还耿直的不得了,为此,得罪了京城权贵,成为京城人人唾骂的人,(这也是他平生“五耻”之一 )没钱的京官们每年都等着一次外放的机会,这个外放就是去地方上做主考官,做了主考官,就能光明正大的收取考生以及地方官的“孝敬钱”,这一次,曾国藩终于被选上上任四川的主考官,不幸的的是走到半途,到安徽太和时得到了母亲大人去世的消息,就这么回去也没钱啊,又到四川绕了一圈,表示我是在任上接到这个消息的,你们得表示表示自己哀伤的心情。这才有钱回家安葬母上大人。兵部侍郎丁忧在家。
丁忧期间又发生了啥事呢?太平天国运动,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皇帝不堪其忧,这不又开始了,刚刚袭击了湖南,皇帝就近原则,让丁忧在老家的曾国藩协助帮办湖南总督操办团练,就是练民兵,让他们有自己的力量对抗太平天国。
这时的湖南总督还是张亮基,而张亮基底下的幕僚正是左宗棠,左宗棠可不是随随便便普通的幕僚,他是总督大人亲请出山的在世诸葛,万事都交由他手,虽无实际官衔,实际上掌握了湖南的大权,官员对他都毕恭毕敬的,还有一句话叫做“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曾国藩上任之前私下的会见了张亮基,左宗棠随行,左宗棠虽然是个师爷身份,可是毫不怯弱,这次谈话,基本上就是左宗棠与曾国藩的谈话,到没张亮基什么事,左宗棠颇有挥斥方遒的风范,曾国藩对他赞赏有加,认为此人必成大器,会谈完了之后,曾国藩上书皇帝要模仿明人戚继光,近人姚鼐组织民兵,操练军队,而就在三天前,张亮基也上了一个类似的折子,不用说,这肯定是出自左宗棠之手,由此可见,两人第一次的合作很愉快,操办军队(也就是后来的湘军)也是两人共同的主意。两人正式交友,书信往来,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曾国藩呢,是个宽容慈祥的大哥,左宗棠呢,像个不懂事的小弟,也是性格使然,说话比较直比较刺,极尽嘲讽所能,跟谁都一样,对曾国藩也不例外,好在曾国藩有肚量够宽容也不计较,并且放手让左宗棠独挡一面,一路举荐左宗棠,一直到浙江巡抚,左宗棠自己都没想到,在曾国藩的手下能升迁如此之快,心里也是感激曾国藩的,写信也不那么嚣张了,两人称兄道弟相互扶持一团和气。但左宗棠又岂是甘居人下的人,在离开曾国藩的羽翼独挡一面后,自称楚军以有别于曾国藩的湘军(其实两个都是湘军)。但随着左宗棠仕途的升迁两人的意见相左,加之左宗棠又被升为浙闽总督,与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平起平坐,左宗棠又恢复了以往飞扬跋扈指手画脚的风格,两人渐行渐远,但表面还是和和气气的。此时,导火线来了,因为湘军不在体制之内,军需费用都需自筹,于是曾国藩就向自己的门生沈保桢求助,哪知沈保桢不支持他的工作,沈保桢因此被湘军唾骂,被称“绝无良心科第二”,曾就向左抱怨,谁知这时沈左二人已经走到了一起,为什么呢?沈保桢与左宗棠的辖区相邻,沈愿意提供粮饷给左,毕竟有事时远水解不了近渴,沈要做一笔划算的买卖。曾向左抱怨,左呢,又尽情发挥他的嘲讽之能,这次曾没那么好脾气了,也没回信,曾不回信,左也拉不下脸来去道歉求和,俩人就这样断了来往。
不过他俩虽然断了联系,左宗棠跟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关系一直不错,曾国荃正夹在俩人之间左右为难呢,曾国藩就写信给弟弟让他不要因为他的缘故为难,还让曾国荃有事多请教左,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左宗棠是极为赞赏的。左宗棠呢,事后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却又撑着他的自负不肯低头,最后还是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让他转交信给左宗棠试试他的态度,左宗棠很快回了信,也不那么跋扈了,俩人又和好如初了。
时人提起他俩以曾左相排,想成为天下第一人的左宗棠明白,若想功成,只有太平天国这次机会,曾国荃攻陷南京,瓦解了太平天国的绝大多数势力,曾国藩以为洪秀全之子幼天王也死在乱军之中,趁此为弟弟请功,没想到幼天王逃了出来并被左宗棠发现端倪,这要是被皇帝知道曾国藩可就犯了欺君之罪,按理说,左宗棠应该告诉曾国藩,商议对策,谁成想左宗棠一纸奏折捅到了皇帝面前,这可把曾国藩气坏了,事关弟弟的大事,绝不含糊,于是洋洋洒洒的写上一大篇为自己辩解,并揭露了左宗棠之前谎报军功,出战失利不报的事情。曾左两大巨头正式撕破脸,并且从此至曾国藩去世二人再无往来。
虽然撕破脸面,但是曾国藩并非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面对左宗棠的诋毁也是坦然处之,并告诉家人不要与他争辩。左宗棠外出行军需要向各地总督筹集粮饷,还担心曾国藩会找借口推脱,事实证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曾国藩不仅积极配合,并对别人说军队不可无左宗棠。左宗棠想必也被曾国藩的容人之量折服了吧,有心求和。不幸的是,曾国藩不久就在总督府突发脑溢血去世。千里之外的左宗棠派人送来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
并署名晚生,也让世人大跌眼镜。左宗棠一生清高决绝不肯做小,却署名晚生,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两人瑜亮了一生,相爱相杀,至此终结,我想两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重归于好,把酒言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