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练习冥想,差不多一年了,做个复盘和总结吧。当时听得到多个专栏大咖推荐冥想,说冥想有种种不可言传的妙处和巨大的收获,将信将疑,本着没有害处就要尝试的念头,开始了我的冥想练习。
一、冥想经历
刚开始遵循李笑来的坐享心法,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舒服的坐姿,排除杂念,静听自己的呼吸,也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保持清醒并只关注呼吸即可。人的大脑天性就是不安分,时刻都会冒出乱七八糟的想法,应对的办法就是任其出现但不跟从,一旦不小心上了贼船,当意识到的时候就下船继续关注呼吸。
最初一个月是选择晚上九点后睡觉前做冥想,经常做完20分钟的冥想后,大脑兴奋起来,没法好好入睡。分析原因才明白,冥想可以让大脑高效的休息和恢复,尤其是深度的冥想,可以极好的滋养和恢复大脑。
后来选择起早做冥想。我向来没有早起的习惯,刚开始勉强爬起来做冥想,经常会睡着。不过练习了几个月,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大约5点半可以自然醒,然后做50分钟的冥想。
二、冥想方法和技巧
我是把冥想和精力管理结合起来,利用冥想锻炼专注力和放松大脑。根据时间和场景分为三种不同形式。
第一种是每天晨起的大冥想,大约50分钟。选择盘腿坐姿,头、颈和脊背垂直成一直线,这样的好处至少有两点:长时间坐最省力最放松以及可以使用腹式深度呼吸。坐姿保持平稳并放松,如果有抖动可以通过扩大双腿夹角增大底盘的面积。如果小腿会麻木,可能是坐姿用力不对,或者需要垫高臀部减少对两腿的压力。
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气与吸气保持平衡、均匀和自然,随着呼吸的起伏过程扫描全身。吸气对应起,呼气对应落,想象从脚趾大拇指开始逆时针(左脚开始)或顺时针(右脚开始)扫描全身内外边沿一遍。
期间如果冒出什么杂念干扰注意力,不对抗不跟从,因为对抗也是一种注意力能量,放在杂念上就会滋养杂念导致越来越乱。我的做法是默念三个数,想象杂念消融。这也是一种刻意练习,逐渐形成习惯和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恢复专注力,比如在集中精力做事时有杂念干扰,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驱走杂念恢复注意力。
第二种是小冥想,一般用在每工作一两个小时的小憩,坐在座位上,闭上眼,放松全身,结合呼吸起伏,螺旋式扫描全身,这样扫描一次大约15分钟。一般都会获得很好的大脑休息和恢复精力,有时会睡着。
第三种就是短暂的深度呼吸几次,比如在做演讲或打球的间隙,用于缓解即时压力和紧张情绪。
三、冥想的收获
在这个日新月异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似乎需要做的事情和注意的信息太多太多,而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期望成功和过人的成绩,拼命想做更多的事情,但其实正确的做事方式是更少做事更专做事。
冥想,这种排除杂念关注自我的方式,可以让你清醒认识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冥想是与自己心灵的深度对话,想象自己用第三人的视角审视观察自己和出现的想法。
有好多次,在冥想中无意冒出的想法给了我难得的灵感和思路。在放空和放松的状态下, 我们更容易过滤掉那些琐事,尤其可以让自我2或者潜意识的想法冒出来,给我们在平时状态难以获得的巨大启发。
也有好几次因工作压力深夜失眠,辗转无法入睡,索性坐起来冥想,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安然入睡。冥想能很好锻炼专注力,并可以对抗焦虑和压力。
再者,冥想是非常好的滋养和休息大脑的健身操。现在我养成习惯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还是10点半睡觉,从睡眠中挤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却并没有觉得疲劳。这与我白天间隔一两个小时的小憩很有关系。
冥想(Meditation)它是一项独特的技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冥想的时候,你是完全清醒和觉察的,大脑不会去关注外部世界或周围发生的事情。你的意识并没有沉睡、做梦或幻想。相反,它是清晰、放松和专注于内在的。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让意念放下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回忆、判断,以及对过去的执着、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减缓大脑的思考与感受速度,并用内在的觉察和专注力来取代它们。因此,冥想并不是对问题进行思考或对现状进行分析。它也不是幻想、白日梦或是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飘荡。它只是一种非常简单、安静、不费力气的专注与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