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的语言不受距离限制,甚至可以传到数百千米外。
交流并不需要真正的听觉,所以,我能听见你哭。
这是一个从来不哭的小天使——即使人类将它的头颅砍下,放在狭窄肮脏的街边售卖,它也还是保持着天使一样的微笑。
一
我记得小时候看《海尔兄弟》的时候,曾见到集群的海豚,在浩瀚的海面上伴随着主角们的船只跃起前行,明明很壮美的画面竟然让我有了一种温暖又柔软的心动,宛如初恋的感觉。从此在我的认知里,海豚就成了大海中与人类最相似的生物了。恒温,用肺呼吸,怀胎产子,母乳育儿,而且天真纯粹,平和亲善(后来我才知道,人类有时候并不这样)。
如果拿自己和海豚比较,人类一定觉得自己比较聪明。毕竟他们创造出了如此多的成就——汽车、轮船、摩天大楼,军事、经济、改造自然,而海豚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在水里玩而已。但我想海豚可能会觉得自己比人类聪明得多——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不过海豚并没有种族歧视的坏毛病,甚至还会对人类施以援鳍。希腊历史学家罗图斯图在《亚里翁传奇》一书中记载了这样故事:亚里翁是公元前6世纪列斯堡岛的著名抒情诗人和音乐家,有一次在意大利巡回演出后,携带大量钱财乘船回家。贪婪的水手见钱眼开,企图谋财害命。当时,亚里翁请求让他再唱一支歌,水手们答应了。没想到的是,动听的歌声竟引来了知音,在亚里翁被扔进大海之后,一只海豚将他一直驮到了岸边。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有时还能看到海豚驱赶鲨鱼保护人类的新闻。于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海豚的救人动机,并且为之争论不休。我并不是要反对科学研究,我只是担心,在研究结果出来之前,研究对象已经所剩无几了。
早在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调查报告就显示:现存的大约四分之一的鲸类和海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生存威胁,甚至面临灭顶之灾。除了鲨鱼之外,几乎不受海洋生物威胁的大型食肉动物东郭·海豚·先生,被曾经救过无数次的人类推向了灭绝的边缘。
二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海豚科的小明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将其列为“近危”,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虽然名为“白海豚”,其实幼豚刚出生的是黝黑的,两三岁时已经变成灰色,进入青春期后,灰色会慢慢褪淡,成年个体将呈现出漂亮的,白里透红的少女肤色。对,就是微博转发会有好运的那种。
幼体白海豚出生的时候,会先将尾部从母体伸出来,以防呛水。但不久后,白海豚妈妈就能带着它学习游泳,整个哺乳过程母子形影不离,保护周到。每头野生雌性白海豚要花大约三年才能完成一次生产,但幸运的是,这使得她们幼子的成活率远高于其他海洋生物。
中国对于中华白海豚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广东珠江口一带曾称它为“卢亭”。卢亭本是传说中半人半鱼的生物,被认为是两广地区蜑家人的始祖。《广东新语》记载:
“有卢亭者,新安大鱼山与南亭竹没老万山多有之。其长如人,有牝牡,毛发焦黄而短,眼睛亦黄,而黧黑,尾长寸许,见人则惊怖入水,往往随波飘至,人以为怪,竞逐之。有得其牝者,与之媱,不能言语,惟笑而已,久之能着衣食五谷,携之大鱼山,仍没入水,盖人鱼之无害于人者。”
至于现在,更多的渔民将它们称为“白忌”,白色的忌讳之物。他们认为,凡是白海豚出没,必有暴风雨来袭。因此不少渔民至今仍认为白海豚是出海的不祥之兆。但实际上,很可能是暴风雨影响了鱼群,作为捕食者的白海豚便随之现身,如此而已。
不过,渔民的痛恨和肆意的捕捞,哪怕是至前所未有的渔业发展,对海豚而言都还不是最可怕的。
各种水下作业工程设备和日夜来往不息的大小船只,不仅引发海豚与船只“撞车”事件,更让听力灵敏的海豚不堪其扰,压力倍增、身心受损、行为失控、生活习性出现异常。而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农药污染、油田废物被人类随意处置,让原本清澈的海洋变得浑浊不堪,危机四伏,海豚的生殖和免疫系统因而受到严重损害,死亡率也大大增加。
安全洁净的栖息地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还在变得更少。
在海岸带开发的浪潮中,珠江口的天然海岸线几乎完全消失。伶仃洋上,东有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工程;中有贯穿珠江口的港珠澳大桥;南有海上风电场项目;西有磨刀门的多个围填海项目磨刀霍霍……也许很快,“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就不是文天祥,是白海豚了。
能在伶仃洋叹伶仃的白海豚,还不足三千头。2017年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上的研究显示,为保证珠江口白海豚种群免于随机灭绝,在种群数量不变的前提下,至少需要大约30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对其种群进行保护。而它们现在拥有的,是460平方公里。
我看到白海豚还在微笑,因为没有人听它哭泣。
三
诱惑 by.北岛
那是一种诱惑
亘古不变
使多少水手丧生
石堤在阻挡
倾斜的陆地滑向海底
海豚跃过了星群
又落下, 白色沙滩
消失在溶溶的月光中
海水漫过石堤
漫过空荡荡的广场
水母搁浅在每根灯柱上
海水爬上台阶
砰然涌进了门窗
追逐着梦见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