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却每到一处,必然精彩。她在最失落的时候走进异国婚姻,在与世隔绝的沙漠找到毕生所爱,最后,又在孤独中选择幸福天堂。
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骑在纸背上,将万水千山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倔强地绽放,波西米亚是她灵魂的原乡。她这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哪怕和挚爱的人,弥散在陌生的风雨里,哪怕从此天各一方,决然相忘,她依然选择远方,选择流浪。烟花一样绚烂,月光一样骄傲。
她,就是三毛。
1
少女时期的三毛,叛逆又乖戾。
12岁进入台湾省立第一女子中学的三毛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因数学老师怀疑她考试作弊,用毛笔在她眼睛四周画了两个大黑圈,三毛患了自闭症。
三毛刚休学时,被父母转进美国学校,送去学插花、钢琴、学国画。然而,没有一件事能打开三毛心中的枷锁。直到她遇到一生最重要的拐点——年轻画家顾福生的出现。顾福生是台湾“五月画会”的画家,将门之后的顾福生当年只有25岁,三毛对顾福生非常折服。她曾写道: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哗掉下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
学西画的基本功是画素描,三毛上课之前需要准备新鲜的馒头,用馒头擦掉炭笔的笔迹。因为总是期待去上顾福生的课,三毛竟然紧张地要母亲三天前就替她买好馒头。自学画后,三毛日渐开朗。三毛后来的工作却与绘画无关。据《三毛:1943-1991》的作者之一师永刚说,三毛从文化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为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告公司的文员。三毛还曾写过一句广告词:初恋好滋味,比尔可斯。
2
三毛的情感世界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大家所熟知的是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故事,然而,大家也许料想不到,三毛的流浪始于初恋。
而在父亲陈嗣庆的眼中,情窦初开的三毛非常特别:在她16岁时,她的各方男朋友开始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她很大方,在家中摆架子——每一个男朋友来接她,她都要向父母介绍。不来接她就不出去。这一点,作为父亲深以为荣。
三毛真正的初恋是在文化学院(即后来的文化大学)开始的。三毛在《我的初恋》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我对这个男孩,如同耶稣的门徒跟随耶稣一样,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他有课,我跟在教室后面旁听;他进小面馆吃面条,我也进去坐在后面”。三毛笔下的这个男孩叫舒凡,当时是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三毛发现,几乎所有的女生都会称赞他。舒凡当时已出版了两本书,是学院的大才子。两年的初恋以分手告终。“她坚持要走,原因是那位男朋友。”父亲把三毛送到了西班牙,从此三毛开始了一生的流浪。
三毛还有一位老师,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白先勇和顾福生是挚友。白先勇一生中几部重要小说的封面插画总是用顾福生的画作。顾福生很快看出来三毛的才华不在绘画上,他给了三毛一本《笔汇》合订本,几本《现代文学》杂志。这些刊物,是当时台湾最优秀的文艺青年热爱的读物。大半年后,三毛交了一篇稿件给顾福生。这篇稿件白先勇发在他主编的《现代文学》上。这是三毛的第一篇小说《惑》。这篇小说带有意识流的意味,倾吐她内心承受的无法与这世界沟通的重压。
白先勇曾自豪地说,他应该是三毛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老师。1961年,白先勇收到顾福生带来的三毛的文章,发现她文字也很漂亮,行文中隐约流露出非凡的文学潜质,他非常喜欢。“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年《惑》被我刊发后,她激动地怀揣《现代文学》一路狂奔回家,独自关在屋里泪流满面。”白先勇说。
三毛新疆之行与王洛宾的相会,是她感情世界的一段悬案。她在新疆时,曾与家人失去联系,以致台湾《民生报》发了她与家长失去联系的消息。对于这段情感花絮,作家司马中原认为,王洛宾会错了意,表错了情。三毛并未爱上王洛宾。“三毛写信常用‘亲爱的’‘最爱的’字眼,更把‘爱死了’当成挂在嘴边的口语。王洛宾把她的博爱当成了爱情。”“试想一个早想和荷西在另一个世界会合的人,会在死前‘求嫁’吗?”司马中原撰文分析。三毛对与王洛宾见面被围观也感到气愤:“我这次去看王洛宾,我去他家,一屋子媒体人和当地干部,我有被耍的感觉。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单独聊聊的。”
三毛与王洛宾,两张面孔都自有一种悲戚。
1973年,三毛与荷西的新婚照,文字系三毛自己所写。
三毛生前好友、《联合报》副刊主编、诗人痖弦不相信三毛是自杀死去的。
痖弦认为,三毛的过世不是自杀,是吃安眠药太多了。那个时候三毛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医院里也不敢说三毛不是自杀的。正好医院冲凉的地方有个不锈钢杆子,她搭了个尼龙丝袜,然后就在丝袜上做文章说三毛是吊死的。
三毛父亲的解释更加诗意。他说,三毛的作品,距离川端康成、海明威的成就还有一大段距离,但是也像他们那样走上了自绝之路。
作家琼瑶与三毛有着20多年的友谊。琼瑶常常在深夜倾听三毛诉说人生的无奈与伤痛。琼瑶的丈夫平鑫涛曾说,1979年荷西去世后,三毛一直有自杀的想法,琼瑶曾花了7个小时劝她不要自杀。琼瑶认为三毛的自杀与疾病无关,更多是内心深度的孤独与绝望。
1979年,荷西溺水身亡。失去荷西后的一个深夜里,三毛与父母谈话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3
在知乎上,有人问:怎么看待作家三毛的一生?
有人提到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最可悲的,不是荷西早逝。而是整个爱情故事,只发生在她的小说中,几乎没有旁证,所以台湾文坛一直有人说道,荷西是三毛幻想出来的,不存在的人物。荷西不但拥有一个奇怪的职业(职业潜水人),死亡又太快太早,所以三毛并没有太多证明荷西存在的证据,除了她的文字中复杂的情节外,就是少数一两张照片。(有无正式的结婚文件?我印象中是没有的,不然,台湾艺文界不会有那么多好事之徒拿出来说事。)”
但我们又从三毛以及三毛家人片片断断地言谈中,确定荷西是存在的。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待三毛。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痛苦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在父母扶持下,伤痛的三毛回到台湾。
回顾一生,三毛自评: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过去,我愿意同样的生命再次重演。现在,我不要了。我有信心,来生的另一种生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也许正是因为她跌宕鲜明的人生,使得人们在她的身上捆绑了太多想象,关于她的爱情,创作,甚至死亡,民间传说众多以至于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