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
听女作家方如朗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听得最多的是他讲述自己幼年逃学的那篇散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听得如痴如醉,听了一遍又一遍,逐渐意识到自己这样的“乖乖女”的成长缺少的是什么了:孩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天生的艺术家和运动员,充满了诗意和惊喜(或者惊吓)的大自然,意趣丰富色彩斑斓,在这里或放声歌唱,或恣意奔跑,或默默观察和体味,是开启心智灵动四肢的最佳途径。沈先生说:“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逃避那些书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沈从文先生的表侄黄永玉,更是绰号“黄逃学”,有过5次留级的经历。但他们幼时的自由散漫,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也许并非坏事。
醍醐灌顶般读到或者听到前辈作家的童年往事时,我不但已经没有了逃学的机会,就连我的儿子,也已经日日困守在课桌前、教室里,不可能像沈先生小时候那样去认识自然、去自我成长了。这一切不仅仅因为学业、因为学校和家庭的约束,也因为城市里的孩子从小被“圈养”。没有放开疯玩过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大自然具有什么样的神奇魅力,有点空闲,他更愿意拆卸组装那种叫变形金刚的玩具,或者玩手机、在电脑上打游戏。作为母亲,我懊悔不已:时光如果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和儿子一起过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和沈从文先生的童年接近的那种童年。但现在城市的孩子,即使想到逃学,怕也只能去娱乐城、电影院、网吧了,他们走出校园,能看到的只是鳞次栉比的商场和车水马龙的公路。事实上,公园,也不会对已经长大的他们产生吸引力了,而蝉和蚂蚁,当孩子们过了天真无邪的年龄,肯定也想不起了。
“学塾为了担心学童下河洗澡,每到中午散学时,照例必在每人左手心中用朱笔写一大字,我们还依然能够一手高举,把身体泡到河水中玩个半天……。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先生这样写到水,让我好奇又羡慕。在内陆高原长大,小时候没有多少接触水的机会,婚后生活在湖城,临水而居,也不过是远眺近观,绕水漫步时从来都没有将手伸进去撩一撩水的冲动,浪费了那好水美意。
我是多么羡慕沈从文先生那样的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童年啊!我也羡慕无所顾忌的乡野少年时光。我越来越认定,自己今天的笨手笨脚和好静不爱动,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放开疯玩的结果,而那样的童年,也让热爱写作的我失去了许多直接记忆和间接经验。我几乎向所有我认识的家长,推荐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