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说,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但战争与爱情也是这样吗?
——前言
对于路翎先生《洼地上的战役》这本书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而我要谈的是《洼地上的战役》所涉及的主题之一-战争与爱情。在我看来,这种战争与爱情的主题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盛行的革命加恋爱模式有一些类似的地方,革命与战争的微妙联系在此是一览无遗的,而爱情在这两个主题之间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蒋光慈先生的《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胡也频先生的《到莫斯科去》,华汉先生的《两个女性》,丁玲女士的《一九三零年(略))(二)《韦护》等等作品中,尽管多借助恋爱的修辞手段,来叙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过程,但其中穿插的丝丝缕缕的爱情却使得作品更有吸引力,更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在路翎先生《洼地上的战役》中也有对战争环境下发生的爱情进行描写,也借助恋爱的朦胧与美好来衬托战争带来的苦难,来揭示战争环境下人性的美好以及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只是相比较而言,《洼地上的战役》中的恋爱背景确实是比“革命加恋爱”模式系列作品更复杂,战争与爱情的矛盾隐藏得更深罢了。
因此,我们不得不深究的是为什么路翎先生的《洼地上的战役》会被批判,并且对《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理由在现代看来是如此牵强,而“革命加恋爱”模式的系列作品却大受欢迎。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在资深的学者大师面前班门弄斧,并不是要在受他们的影响之后再来一次牵强的解释与说明,也并不在于没有考虑这部作品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而在于对这部作品提出自己的问题,对当时那些对其进行批判的作家们所给的批评理由的质疑。我质疑他们,是在查阅了他们的部分资料后,才发现很多作家给出的理由是:个人温情主义的泛滥掩盖了恋爱与纪律之间的矛盾,在对文章最后爱情与纪律的关系的处理中带有不了了之的色彩,小说结尾情调灰暗。但实际上,对于我这个奉行温情主义的人来说,我是不太理解的。人本身就不是理性的动物,对待身边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与感受。而纪律的存在就是一种客观上的教条,约束人的思考,限制人的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纪律虽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人的本性能被强迫性的压制下去吗?这出于人的情感的表达就是错误的,不被允许的吗?尽管我考虑过政治文化上的种种原因,但是他们给的理由却不足以说服我这个顽固的人,却不能抹杀这部作品给予我心灵上的纯洁高尚的感情。
因而,总的来说,《洼地上的战役》还是一部充满了脉脉温情,既有坚固的革命情谊,也有朦胧纯美的爱情的作品。在这里,战争的惨烈与血腥气息被冲淡,人性的闪光点,革命友谊,纯美的爱情犹如战地上一朵朵盛开的雏菊,我闻到的只有馨香,看到的只有温暖的人心与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