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张文质老师在研修班结业仪式上说:“以后你们不要对我说你想怎么做,你只需要告诉我,你做了什么。”于是,今晚,我正式开启我的“阅读与写作的创作模式”。
读完张文质老师的《我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傻叔叔》,我的脑子里闪现出了小哲,一个我接触了几次的孩子。
快六点了,我刚从楼上巡查回到办公室,保安打电话说“三年级有个孩子要砸心理室的窗户,你赶紧下来看看?”我一听,急忙往楼下跑,边跑边想是不是小哲,那个“倔强的一生气就难以自控甚至自残的孩子”。我一路小跑来到操场,只见黄班长紧紧地拦腰抱着小哲,小哲满脸怒气,嘴里嘟囔着,两只脚使劲地向后踢着黄班长,双手掐着黄班长抱他的手,黄班长的手已经被他抓了几道红印子。我走到小哲跟前,问他怎么了,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双脚踢得更厉害了,使劲儿地想挣脱黄班长。我看着他满脸愤怒的样子,对黄班长说:“你放开他。”黄班长说:“不行,我怕他又去砸心理室窗户,伤害到自己,划破手。”我微笑地看着小哲说:“我相信小哲不会的。黄班长,你放开小哲吧。”黄班长的手刚松开,小哲飞速地跑向心理室,我们也跟着他来到了心理室门口,只见心理室的窗户已经被打开,百叶窗下面的叶片都已经散落。他站了一会儿拿起放在地上的书包,从里面拿出了他的英语卷子一声不吭地不停地撕着,接着又拿出了一个作业本开始撕,白花花的碎纸扔了一地。撕了一会儿,我看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说:“你能把地上的垃圾捡干净吗?要不清洁工阿姨一会儿还要来打扫。”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期望,他能够把垃圾捡干净。谁知他转过头去,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张大一点的纸放在地上,蹲在那儿把刚才他扔的一大片碎纸全部捡干净并扔到了旁边的垃圾桶。“小哲,你今天真的表现得非常棒,你管住了自己的坏情绪。”我没有再问他刚才为什么要弄坏心理室的窗户,为什么要生那么大的气。我在他的旁边坐下,对他说:小哲,你能不能向黄叔叔说声“谢谢”,黄叔叔刚才怕你伤害到自己一直紧紧地抱着你,而且你还弄伤了黄叔叔的手。”他竟没有拒绝,很小声地说了声“对不起”,还说了声“谢谢黄叔叔”。我又拉着他的手说:“小哲,你能声音再大一点吗?”他低着头又比刚才声音更大地说了一遍。这时候她妈妈急匆匆地赶来了,我当着他妈妈的面说:“今天小哲表现得特别棒,在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妈妈不要批评小哲了。小哲一定饿了,都六点多了快带孩子回家吧。”送走了小哲。我才从心理老师那儿了解了情况,原来他和班里的另一个男生发生了矛盾,那个男同学呢,就来找心理老师诉说,他心里非常地不服就使劲地砸心理室的窗户要进去打那个孩子,幸亏黄班长及时赶到。后来妈妈也告诉我回去以后孩子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她也和孩子沟通了。我一再告诉她:要给孩子更多地陪伴与理解。小哲应该算是一个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问题孩子,一旦情绪上来完全失控。还记得在一个月前他也是因为一件事头撞栏杆,非得要冲出校门,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今天的表现,我由衷地欣慰。
面对这样的越来越多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作为教育者,作为大人,这个时候更多地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耐心、信任、安全,让孩子在足够的安全感与被呵护感的磁场中,慢慢地放下警惕,慢慢地自我平复,最终学会成长。
张文质老师以及他的母亲、奶奶对待叔叔的爱的方式,是值得我学习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的珍惜,即使他是残缺的,我们也要像正常人一样对待。
摘录:我在儿童教育上特别地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要温和又严格。温和,当然指的是态度方式方面;严格呢,就是原则性的立场,需要父母非常明确地传达的,不能轻易地改变。只有如此,才能慢慢见效。我们这个家庭里面,对叔叔的尊重、帮助、接纳、善待,是一种共识。其实它也变成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财富,也成了我跟我妹妹、弟弟共有的一种成长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