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家,再读了一遍《半生缘》。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是四年前,还在读大学。读完之后,哭了好一会儿。那时的感受是,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美好的爱情应该有美好的结局。那时侯的我还是少女心泛滥的。在我眼里这本书纯粹是一个爱情剧。
这次再度,读完的时候,怅然若失,只是默然。就如别人在我心上划了一刀,伤口还在躺着血,隐隐牵扯着疼痛。但是我也知道,迟早有一天它会愈合的。就这样疼这着。
这不就是每个人的命运吗?不管多无奈和不舍,都会回归到这平凡的生活中,任时间愈合所有的伤口直至麻木地遗忘。
曼桢&世钧
曼桢是有一身傲骨的,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家庭的泥淖,过上想要的生活。却没想到造化弄人,只能沦陷。
可以说,曼桢如果和世钧在一起,不管世钧家庭对曼桢的看法如何。还是很可能让彼此都幸福。曼桢不像翠芝,有时候会有大小姐的任性和傲慢。曼桢在大原则上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底线。比如,世钧瞒着曼桢把工作辞掉了,她就非常生气。觉得世钧不信任他,因为那个时候在曼桢心理,和世钧的关系就是夫妻了,虽然还没有结婚。夫妻就应该相互之间信任,遇事大家有商有量。在小事上,对于长辈之间的关系上,曼桢不见得那么计较。对于这方面曼桢相较于翠芝成熟得多。毕竟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所以即使世钧的母亲之前对她有一定的看法。时间久了,依照曼桢的脾性,还是能处理好妯娌之间的关系的。
但是从一方面来说,曼桢的结局也是注定的。其实但凡只要世钧对他们的爱情足够坚持和有信心,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翠芝形容世钧的性格,温吞水的性子。世钧缺点在于泰识相了。被曼璐一说曼桢结婚了。就拿着戒指伤心地走了。从来没怀疑这中间的不合理之处。就像书上说的,但凡世钧留点心,就会发现这戒指绒线上干涸的血迹。但凡世钧对他们的爱情多一点坚信,去问曼桢讨个说法,去找到豫锦和曼桢对质一下,就会发现这其中的蹊跷。其实世钧是懦弱的,一直在逃避。因为受不了这繁杂的家庭 他逃到了上海,因为接受不了曼桢的“背叛”,他又自暴自弃地选择和翠芝结婚。连去求证的勇气都没有。
反观曼桢比起世钧,对他们的爱情还是坚定地多。从医院逃出来,一心还是想着去找世钧,虽然内心也很彷徨,想着世钧还能不能接受这样失贞的自己?但是还是坚信着世钧的为人。可惜,世事总难料,等来的消息却是世钧要结婚了。这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吧,你以为只是错过了几分钟,而结果就是这几分钟就是一辈子。应该也是从这一刻开q始,曼桢的心就跟着她的爱情一起埋葬了。可人总要活着,坚强的活着。包括曼桢决定嫁给祝鸿才。一方面她是放不下孩子,另一方面,曼桢在心里就没想过再找一个除世钧之外的人共度余生吧。不是世钧,那么是谁都是可以的吧。
坚强的女人让人心疼。
曼璐
一个被风尘俗化了的女人。命运让你无法选择,但是沉沦是自己选择。曼璐对曼桢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即羡慕又嫉妒,即怨恨又懊悔。又爱又恨。恨自己必须为家庭牺牲。如果不是,也许自己可以嫁给豫觐,做个普通幸福的小女人。嫉妒曼桢的美好,然后又亲手毁了这个美好。你不能说曼璐是纯粹意义上的坏人。这大概就亲人之间的感情,从来计算不出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谁应该还报给谁多少。如果不是曼璐当舞女,曼桢根本没机会读书,实现她养家糊口的心愿。但同样如果不是曼璐的自私,曼桢和世钧也许就不会错过。也许就是幸福的一生。
而女人的可悲之处也在于,明知道知道这个男人不爱你,还企图用其他的东西来挽留他。不爱就是不爱,又怎么会留得住呢。曼璐对鸿才应该也不是爱吧。只是在当时的境况下,鸿才是最好选择而已。只是合适而已。而鸿才对曼璐的也不是爱,也只是合适吧。包括,曼璐死后,鸿才潦倒的时候对着曼璐的遗照缅怀,也只是想着曼璐的旺夫命。而曼璐那时候,也是想着好好跟鸿才过日子的。如果鸿才哪时候没有发达,说不定也就这样能安稳地过下去。
而当人有钱的时候,就会去追求一些自己曾经得不到的东西。那种膨胀欲望的满足感是不能比拟的。比如,曼桢就像是鸿才的女神。对鸿才来说,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他对曼桢是只能仰视的。而鸿才对曼桢也不是爱。只是占有欲 。得到一样梦寐以求的东西的满足感。
生活里没有谁是赢家。都只是命运的一粒尘埃,只能随着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
曼璐的结局是死亡。想要过一个平凡女人的生活,相夫教子,没能如愿。守不住鸿才也要守住鸿才的钱吧。所以利用曼桢。可人死了,什么都不过过眼云烟吧。
曼桢的结局是孑然一身。没有世钧,没有爱情,只有一颗死了的心。幸好她还有荣宝,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吧。至少还有个寄托。
世钧和翠芝,困在婚姻的牢笼里,继续对付着生活。彼此心里都住着另一个人。但是责任,让彼此都不能任性。难免也是另一种凄凉吧。
淑惠,追寻着另一个的影子。但是无论多像都不是她吧。影子它能无时无刻跟随着你却永远也不能拥抱它。淑惠是被自己可笑的自尊矫情死的。
曼桢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终究不好。旧社会唯唯诺诺的老太太。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为儿女好。而实际上却是害了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