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干了德国总理16年的默克尔和张爱玲学习,在一地鸡毛生活中该做什么?爱自己
那就是你得有爱自己的能力,成长自己
提升内心的力量,才能立于天地。
经历过人生黑暗的人,都能懂得在看不见光的隧道中独立摸索,奋力前行的艰辛。最难的是内心不放弃希望,是坚持下去。
无论怎么样,女性都得经济独立,手背朝下找人要钱花,那真不行啊。
心理强大的女人就是既要能够从长计议计量最优方案,又能长袖善舞谋划崭新未来!
一个缺爱的伟大女性,一生都在寻找爱,所以女人要先给自己爱。
《第一炉香》其实是以她和母亲为人物原型对吗?
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时代,张爱玲的母亲顶着如何大的经济与生存压力扶养孩子的。以前看日剧《mother》,里面的妈妈刚开始也想做个好母亲,她努力工作,教育女儿,可是妈妈也会累,也希望有关怀,有人能帮她。总想象着母亲应该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不打骂孩子,不发泄情绪,给孩子所有的爱,但是母亲的能力也有局限性。现在看到这种故事,不敢说谁对谁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听故事的人只能唏嘘罢了,哪有资格去教别人怎么做呢?
张爱玲深爱自己上海人的身份和腔调,也在上海不再是她熟悉的上海时悄然退场,做足了体面。她是要腔调的要自尊更要脸面的,是把自己该做的事都做掉结局不失体面的人。所以她可以忍受父亲的毒打也无法忍受母亲的羞辱失望和轻曼,那个人是她的偶像是她未来生命的方向,却在她不断努力靠近她的时候嫌弃她的真诚和蠢笨。张爱玲在父母的共同绞杀下被打碎然后重铸了他与父母的关系,那就是互不相欠,永不相见。这一原则甚至延伸到跟她弟弟的关系中。这一切怪她吗?当然不,当她独自一个人在香港大学的地下室头上飞过日本人的炮弹惶惶不可终日,当她穷困潦倒每日只能靠吃罐头都拉不下脸跟姑姑开口,营养不良到绝经的时候。她父母中的哪个给过她一丝问候和温暖?她是经历过孤独的死亡的人,那些东西早就随风而逝了。这世间有些人,她来人间,只是走走,看看。她干干净净来,然后干干净净的走了。
糟糕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可怜可惜。
真的是有些人用一辈子在治愈童年的创伤,爱对孩子真的是影响一生。
大多数父母和子女,都觉得对方欠自己一句“对不起”。
原生家庭造成了她极度缺爱,更缺安全感,终其一生,她都在追寻这两样东西。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耐心细致,在童年时期给足孩子爱和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生富足。
她的妈妈好复杂,既有为了培养她的真心,也有拿她当出气筒并且索取的部分。我比她幸运。对待自己的妈妈,一定要学会某些时候不去较真,否则是自己囚禁了自己啊!。
你与母亲的关系,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如此渴望被他人看见,被接纳,却最后只能躲在角落里自己舔舐伤口。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治愈。
并没觉得她母亲坑她,相反,为了教育好她也是费劲心力,那个时代的女性有如此觉悟和行动力的真的特别稀有!很佩服她的母亲,如果张爱玲真的生下了孩子,自己养育孩子后说不定早就理解了母亲,也早就和母亲和解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弟弟更惨。当弟弟也想投靠母亲时,母亲对他说,能力只够收养姐弟俩人之一。弟弟只抱着一双白球鞋去投奔母亲,最后在母亲那里住了一两晚,又抱着白球鞋回到了父亲和继母家,从此更加一蹶不振。
张子静终身未婚。张爱玲,张子静,从生物学角度上,ta们自己就成了终点。由此可见,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而张爱玲,是在机缘巧合下正好有那个天赋、是才女,被原生家庭压榨出故事、才华、文学。痛苦的才华和文学。
人们只看到张爱玲的心酸,却不懂她母亲的不易,同样是女人,她母亲的人生更惨。
一个没落的贵族在不富裕的情况下抚养着女儿。各种生活的压力让她有各种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其实她妈妈也是时代的受害者。年轻的张爱玲不懂事时过境迁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她终究还是懂了。但是斯人已逝我宁愿她一直都不懂!喜欢她但我又不喜欢她生活在不幸中成就了她的才华。她笔下的爱情让我感受到压抑和窒息!
被母亲坑的张爱玲,也在这种坑里面成全,成就了自己。或许,她从始至终都想要的是愉快的一生,哪怕用自己的才华来换。但陪她走到最后的,还是她的才华,文学。
艺术是悲伤的产物,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
如果你认识原来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一直很难理解胡兰成会这样待她,无情凉薄到了极点。
并无甚可批判,这就是人生。每个人过好自己都已很难,有如何可以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别人?哪怕是父母。所以女人要过好自己的生活,爱自己,如何爱自己,下一篇再重点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