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的造物

这本小说其实很不符合我人物塑造的标准,因为从头到尾莉奥诺拉都是离经叛道的形象,我始终认为人物是复杂的,丰满的,立体的,因为这些都是人性的外化体现。

莉奥诺拉从小就极度叛逆,她会告诉父亲自己正在给叛逆手册上填写新的内容。她太过大胆,会突然在聚会中脱光衣服,她会大胆的和有妇之夫相爱,即便有着巨大的年龄差异。她爱一个人的时候很勇敢,但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也很真实。从始至终,莉奥诺拉都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这当然没什么不好,只是在人生主线上,对于读者而言,持续性叛逆会减弱阅读兴趣。

穿着白绸缎礼服参加白金汉宫的光荣仪式,莉奥诺拉对于这种礼仪是不屑的,她甚至想变成狗在国王面前流口水,很难琢磨透她的脑袋里在想什么。有的时候我会分不清,她的叛逆是本能的叛逆,还是为了叛逆而叛逆。也许是因为不喜欢父亲的约束,所以对于西蒙这个给予她极大自由,并且愿意陪她的人有好感。

超现实主义者不对感情忠诚,莉奥诺拉爱上恩斯特,一个已经结婚且大她二十六的的男人。这种感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所不齿的吧。回顾莉奥诺拉的感情史,一共三段感情,我粗暴的按照地域划分,第一段是在巴黎与恩斯特,第二段是在逃亡墨西哥过程中与勒杜克相爱并结婚,第三段是在墨西哥与摄影师埃默里科结婚生子。当然如果细说的话应该不止三段,这里按下不表。三段感情里,我看见莉奥诺拉越来越收敛,第一段与恩斯特的感情可谓是年少时,爱的轰轰烈烈。在恩斯特被抓后,莉奥诺拉疯了一样的想办法,但现实总是无比残酷,她的渴望得不到回应。

有的时候不知道说一辈子喜欢一个人是件好事,还是件悲哀。三段感情里,最可惜的是勒杜克,一个老好人,在莉奥诺拉逃亡途中给予了无限的帮助,是个很传统的勤俭持家的好男人,为了生活兢兢业业工作,没有时间陪莉奥诺拉。这大概就是人性吧,既要又要。莉奥诺拉最后甚至可以说是匆匆结婚,小说在写摄影师这部分的时候着墨不多。

能被写出小说的从来都不会是无名之辈,莉奥诺拉家境用富庶都不足以形容,小说里她父亲可是掌控整个帝国化工的男人,当然原型也不差,用现在的视角来看,身价百亿应该都有些保守。当然她由于过分叛逆,倒是让父亲完全不给她继承财产的机会,后续在墨西哥穷困时候,也是母亲来接济。怎么说呢,虽然她叛逆,但家庭至少在她去墨西哥之前都算是照顾她,当然莉奥诺拉完全感知不到这些。

在逃往墨西哥途中,莉奥诺拉被判定精神失常,被强制注射了三针卡地阿唑,我想这是一种非人的折磨,当然在外人看来她的确是有些疯。有些时候,作为她的朋友,我想我也会害怕。她那赤裸裸的反纳粹言论,至少在当时看来和找死没什么两样,作为一个正常人,谁不害怕受到牵连呢。我无从得知,那三针到底给她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只是从后世来看,那种药物其实是有副作用的,那是医药的黑历史。

莉奥诺拉是个变心很快的人,喜欢了就热烈的爱,厌倦了就选择离开,即便是结了婚,她也依然会和刚认识的男人在树下睡一整天,直到她告诉别人自己和她丈夫也来过,留下一脸惊愕的男人。以前我会觉得,世界上真的能有这种人吗?倒不是说她做的事情有多出格,而是真的一点都不照顾别人的情绪,完全凭自己心意。荣格所说的人社会化的过程,难道在她身上不存在吗?

富裕的家庭里容易养出对精神追求高的孩子,贫穷家庭里容易养出对物质追求高的孩子。童年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人长大后就在不断地满足童年时候的自己,说是喂养也不过分。看莉奥诺拉的感情越来越平淡,是不是所谓的成长呢?仔细看她所有出格的举动几乎都是在与恩斯特分手前发生的,在那之后相比于之前倒可以算个正常人了。

两个相爱的人最终没有结婚,莉奥诺拉找了一个安心的结婚最后却又不满那份内心的躁动而离婚,找了一个随便的人结婚生子,多荒诞的人生啊。

别人的一生只需要短短几天就能读完,还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而对于毫无光彩的我们的人生而言,也许只需要寥寥几笔就能概括,甚至都不值得用笔去书写。读书对我的意义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去审视那未曾选择的人生,然后从中去寻找自己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