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青少年成长导师,10年国际教育专家,对比研究中外教育及体验教育,倡导“在经历中成长”。
【100篇】第9篇 自然体验教育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
前面第七篇文章提到,自然是人的三大需求之一。但现实生活中,城市越来越大,我们与大自然的接触链接越来越少,孩子也逐渐缺少对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惊讶和敬畏之心。
好奇与敬畏正是我们认知世界,创造未来的重要素养。
我们先来看看德国的自然体验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德国的森林幼儿园据称共有700多家。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几乎整天都在森林里度过,爬树,玩泥巴,踩水坑,用木头、树枝做各种装饰和工具等。
因为每天都在新鲜空气中长大,并在大自然中得到各种历练,所以这里的孩子身体素质非常好,很少生病,户外跌倒摔伤的事故更是大大低于常规幼儿园。此外,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做事情的专注程度都很好。
德国的家长们和老师认为,德国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民族,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养孩子热爱森林、敬畏自然的精神,会让孩子的一生充满灵性,懂得抵抗无穷欲望,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
由拜仁州国家工信部赞助了一次针对130所拜仁州学校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此次研究提到“森林的自然体验......对敏感的情绪发挥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指明大自然对教育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
在的鲁道夫·史代纳的一个讲座笔记《基于人学的教育和课程》(Erziehung und Unterricht aus Menschenerkenntnis)中描述了大自然在教育中为什么如此重要以及有哪些作用:“总体来讲,当孩子们到了青春期阶段以后,唤醒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一定浓厚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上的种种必须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以前就要进行指导, 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此也不会忘怀,继而会对大自然、宇宙、世界、人性、历史等其中的奥妙产生疑问。关于世界及其现象的疑问必须是在青年人的灵魂中产生的。人的星芒体(Astralleib)到了一定的成长阶段就会被释放出来,如果未能唤醒年轻人对世界及其现象的奥秘提出疑问,这种能量在今天大多数的年轻人身上就会达成一个转化;这种转化会朝着两种人类的本能发展:要么对权力产生兴趣,要么产生性冲动。”
史代纳补充提到:如果在这个年龄段里孩子们对性冲动产生太大的兴趣的话,那就要怪罪于他们的老师了,因为老师们的讲课和教导是如此沉闷无聊,以至于没有唤起孩子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他们对这个世界都感到了无兴趣,他们还能对什么会感到关注呢?当老师在讲述数学、历史等课程,而孩子们对这些外面世界的知识感到无聊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他们的心,他们的胃和他们的肺。所以引导孩子们对外面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如果在校的孩子们对于性冲动产生过大的注意力,那就是学校和老师造成的。......在我们的人文文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里,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这是极之不正常的。”
史代纳当年的这段话在从今天的情况看来,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他讲座的第二个部分提到,年轻人在青春期会产生的关于两性的、肉欲的、性行为的和性冲动的话题。在年轻人开始对两性的不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也同时唤醒了他们本身的性冲动。当年轻的孩子们对此太早或者不受限制地作出过大的关注的时候,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就会被转移至此:老师们可以精确地观察到上课不集中精神的孩子们属于此种现象。
根据史代纳的观点,孩子们需要先对自然产生兴趣,他们以后的成长才会健康。如果老师们可以在孩子们的青春期到来前引导他们对自然产生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惊讶和敬畏之心,就会阻止他们如对肉欲产生兴趣而意志不坚,这种意志不坚而又会成为他们对世界产生兴趣的绊脚石。对于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作为森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此作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关于哪个年龄段适合通过哪种方式教导以达到哪种效果,后面几天的文章会做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