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一个朋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学者。尤其精于易经的研究。
非常佩服朋友的胸襟。
研究易经,又不以“奇‘’’怪”和玄神去故弄玄虚,反而是行“通俗”和“大众”,还坦荡分享者,还是不多的。
身为大学教授,作为一个学者、知识分子,自然摒弃了那种江湖气,也就难怪会得到“业内”人士的尊敬。
甚至崇拜!
朋友研究易经,是从文化角度出发,也是循着文化而行的。这也就区别了术士的易经。
我以为,文化才是易经的源头,根,载体和内容。
身为知识分子的朋友,又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也就满身洋溢着传统文人的气息。甚至,骨子里还有着强烈的“位卑未敢忘国忧”情怀。
朋友提出了研究传统文化,应该“刨根问底”。也就是要“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很赞同朋友的‘’刨根‘’之说。
‘’刨‘’,既有发现的意思,也有割掉的意思。而‘’根‘’,指的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
文化的形成,应该是靠凝合的。
几千年凝合起来的那深厚的文化之根,民族之根,既割不掉,亦是不舍割掉的。
但是,那些阻碍民族发展的“糟粕”却是可以舍弃的。
这就需要‘’刨根‘’,也就是发现。
刨根了,发现了,也是应该“刨根”“割掉”的。但不是整个的去根,而是一种“剔除”。
比如剔除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是腐朽的根须。
总根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生命之源。
剔除了‘’病须‘’,更健康的总根可以输送给肢体更多养分的能力也就更强了。这样,整个民族要不强盛也难了。
为“刨根问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