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斋藤孝发现了自己学琴的喜好,于是就选择用尽快学会演奏曲目而非是从基础学起的方法,帮助了他拾起来对学琴极大的兴趣。
他作为一直明白英语重要性的人,在高一时就咨询了托业考了九百分(满分九百九十分)的人询问他的学习方法。于是发现所谓学霸的技巧也就是做真题、做笔记再坚持反复练习罢了。然而,对于其他人,有些更喜欢朗读记忆有些却更喜欢默读。有些喜欢站着背,有的却喜欢边走边背,这些无数种方法,其实主要的也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坚持下去而已。
人越长大,就越发现越不了解自己。也就跟需要像个小孩一般去探索自己有些方面真正喜好的是什么,适合的又是什么。
(一)目标管理&命名思考法
第一个说的人物是现代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他一般有了一个目标之后,就会立马给自己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主要是三个部分:
1.制定目标(一定要明确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个相当于常说的切块目标。这个方法也经常有文章用跑马拉松举例。)
2.决定期限(任何目标如果没有期限,就只是空想而非目标。可以先根据三年后想达到的水平,换算出第一年、前三个月以及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不可以把事物分块了,时间却没有下文,大的任务大的时间范围,小的时间小的时间范围,应该相互统一。)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大家都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让然而如何让变化不影响到计划上,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点。首先,可以在制定计划时,不要过于的刻板。其次,在对待上,可以灵活处理。比如一天看书200页,但有事没看,可以第二天看400页。但这种方法,一定要短期赶上进度。如果半年的任务都没做,,那重新根据情况进行制定新的计划会更有效果。)。
当然,有一个应该注意的地方是:把目标写在你看的见的地方。写在日历上、笔记本上或者电脑手机中的工具中,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有人把每天目标当作手机背景,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书中讲到他的方法之外,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彼得·德鲁克的学习态度。他95岁时,仍然会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知识巨匠德鲁克自传》中,他说道“工作之余,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集中三个月对其学习”。“2004年,我学习了中国明代美术,这让我对受中国影响很深重的日本水墨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除此之外,我每三年还会制定一个计划。前几年我重新仔细阅读了莎士比亚全集,还看了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
他用自己的生活和这个方法来体现“终生学习”这一看似难如登天的概念。这对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非常有启发的。
很多看似一年五十二本书、跑一百公里、坚持早起一年这些难以做到的事,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只是在时间长度的展示下,有了新的定义。
(二)不请自来学习法
Panasonic(松下电器产业)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和Honda(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都非常喜欢这个方法,并把此应运于生活。
不过,书中重点说了本田宗一郎,而对于本田宗一郎来说,这个方法说的简单易懂其实不过就是:不懂就问。
他自认为没有上过什么学,又不太喜欢读书。他认为遇到不懂的问题,读书读了五百页有用的却只有一页,与其浪费四百九十九页的时间,还不如去找懂这方面的人去问。这个让我想到我一个舍友,她很聪明,但就是不喜欢读书。但是她非常喜欢问问题,从非常简单的四字成语含义到一个现代抽象道理都会问不同人然后去自我消化理解。为此,她很多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说是极为简单可笑的,可她觉得无所谓,下次遇到类似的依旧继续询问。
这种人,很少了。大多数都喜欢不懂装懂,更甚用年龄、经历、学历、标签压人。用所谓的“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这一句话 ,来作为自己答案是理所当然的真理的人,更是透露这一种无知的气息。
韩愈在唐代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写出《师说》来提醒世人。“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书中,本田宗一郎也是如此。他遇到问题时,不仅仅咨询此方面有名望的老师和专家,也会虚心的询问他公司中很多大学刚毕业的人。
当然,就想之前说过,他是遇到什么问题才会去询问。本田宗一郎一直强调“不是为了掌握新知识而学习,而是先决定好要学什么,再开始行动。”一定要清楚什么能帮自己实现目标,有针对性地向他人学习。这让我想到罗胖以前提过,他看书并非从头看到尾,往往都是带着问题和目标去看它其中对应的知识点。看书如同是跟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交谈,罗胖此举也是和本田宗一郎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本田宗一郎去请教问题,决不能让老师们白白教学。他会邀请老师们去附近泡温泉盛情款待,以作为回报。小川叔在给人回信说过“有很多人问我问题,问之前也不思考下这个问题,能不能百度,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甚至一大堆人哪里是来问问题,直接就是为了诉苦倒苦水找垃圾桶,1200字的自传只有最后5个字说我该怎么办,自己都不思考就想让别人思考,反正最后结果不好,也可以可怜兮兮的说都怪你”。“有时候,问了一句,好心的回了一堆,然后一句谢谢都没有就再也找不到人,以为别人都是该你的是吗”。
多问问题,不耻下问。但同时在问的时候,自己先思考的确解决不了吗?我问的逻辑清楚吗?我问的是可以帮我解决的人吗?我问完可以给对方提供什么呢?只有自己思考过后的问题,才是最大化的尊重对方。
之前有知乎,但现在更多人会使用在行和分答进行付费询问。这也是,对答案和回答人的一种尊重。
画者:山木萤
萝卜说
这个书有十六种方法,本来是想八种八种一讲,分两张。但发现没有办法,求数量就不能有质量,求质量就不能有数量,为此我妥协了。一方面,是为了在未来自我理解时更容易和透彻,也是为了让阅读的人更能从中获益。
之后再写,会根据点的内容重要性来决定长短,不一定每个点会说的很细。但今天两个是个人认为非常重要和有用的方法。
虽然,可以说,它们都以及很普遍到每人都知道,但真正实施又是另一回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勉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