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运哲,六十年代的工科大学生,电力仪表专业,毕业后由外省分配到长邺市的一家工厂,因涉嫌一封匿名信诬陷江青案,被厂里开除下放到农村,分配在生产队喂牲口,父母早逝,到了二十八岁仍然孑然一身。
葛佩云只读过四年小学,后来父母双双瘫痪,她就退学在家,一边照顾父母一边下地干活儿,成了全村最可怜的孩子,时年二十六岁。
介绍人说,你们两个人一个出身好家境不好,一个虽是城里人可一身的问题,两人互相将就一下成个家吧。
葛佩云和普运哲成了家,有了女儿。
不久,葛佩云的父母双双病逝,普运哲充当孝子,按照乡间习俗为他们披麻戴孝,摔盆打幡送了终。
普运哲的仁义孝顺赢得了村人的敬重。人们早已忘记他本是个被改造的对象。他们相信他的见解,乐意采纳他的主意。
当方圆几百里的农民连赶集卖花生米都不敢时,普运哲已经半是公开半是秘密地为大队办起了塑料加工厂。村民的生活因此悄悄地富起来。
当一九七六年那个著名的十月到来之后,当中国人已经相当公开地探讨生财之道,相当公开地羡慕富裕生活的时候,普运哲已经举家离开乡村。
他先是被任命为县工业局局长,以后又做过副县长,然后是长邺市经委副主任、主任、副市长,直至今天的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