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走后,又接了一个电话。也许是话讲的太多吧,今早起床又流鼻涕又打喷嚏,嗓子也很疼,喝水之间,想起了小时候。小时候只有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多关注一些。想吃的、想玩的也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想要准行。爸爸妈妈会摸着我的额头对弟弟妹妹说:姐姐发烧了,问问她想吃什么?……物质匮乏的年代,身体营养都满足不了,不要说心里营养了!
那时候我们拥有另外一种快乐,邻里之间很和睦,到邻居家玩就如同走大路。放学后,我们不需要补课,没有特长班,每天一身泥一身土回家,就算跪搓板,我们还是要在外面“野”……
在看看现在的孩子,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隔断了心与心的连接。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国家的二胎开放政策,让他们面对多子女教育问题。就如同我们上学一样,学前班的知识都不会,怎么可能直接升初中呢?年轻的爸爸妈妈手忙脚乱,再加上长辈“善意”的语言催眠,孩子出现很多偏差行为,不学习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昨天朋友说:她家大宝快三岁了,现在她更多的精力照顾二宝,大宝会在她喂二宝的时候“捣乱”,脾气暴躁……同在一个屋檐下,晚上奶奶带大宝睡觉。孩子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妈妈带着二宝,孩子的种种表现说明缺失了安全感。父母的陪伴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石。长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了规则意识淡薄、自控力缺乏,容易暴躁,亲子关系也会疏远……孩子小时候缺失了三年的陪伴,往往父母要用三十年来弥补,一定要在孩子幼年时给到更多的爱与陪伴!
还有一种孩子,就是家长眼中的“乖小孩”。每次家长朋友说她的孩子“很乖、很懂事”的时候,这个标签牢牢贴在孩子身上。孩子到了青春期,小时候压抑太多的情绪爆发了,家长难以接受,说:一直以来,我的孩子都很懂事,所有人都说他乖,就是现在变了……是这样吗?是我们用无知在让我们的孩子继续买单!
有些麻木的家长,却把孩子的“懂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忽略了孩子的任性要求,扼杀他们敢想又不敢求的渴望。他们用尽心思让身边人高兴,没有勇气表达真实的自己。他们的好并非来自爱,而是来自恐惧和压力。
小时候想要的公主裙,长大后再拥有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心境;
小时候垂涎三尺的蛋糕糖果,长大后却丢失了原来的甜蜜;
小时候特别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东西,就成了我们一生的执念……
爸爸妈妈,我只懂该懂的事,请你还我快乐的童年!我不想做你们眼里的“乖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