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一个羞于表达爱意的人。
曾经,我是一个极其希望表达过后能有所回馈的人。
前者,可能源于中国的“耻文化”,也有可能源于原生家庭带来的“羞耻感”。
后者,我一度以为是自然,毕竟,即使是一个石头子扔进水里都会听得见响声。如果我的表达没有得到回馈,我会委屈、会愤怒、会丧失安全感。
直到有一天,有个人跟我说,诚如你所说,你所要的是表达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你要的不是表达本身。如果,你关注的只是“表达自己”这件事情,那么,你只要说出你的想法就可以了。至于,你表达之后会发生什么,一切,都视其为“生活的馈赠”!
初闻这段话,不甚了然。今天,有些顿悟。
清晰、直接、勇敢地表达,本身就代表着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当我们只关注“表达自己”,而将表达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一切都视为一种“馈赠”时,其心理意义为:我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而这,也是我们内心的力量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可以理解你的局限性,我可以看到在你伤害我的同时你的内心也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我不恨你但我也不热爱你,我不会选择原谅但我会在心底拥抱你——我从来没有想过人的情感会如此多层次和复杂。
我爱你,爸爸!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很抱歉自己伤害过你——尽管那不是我本意。我会一边拥抱自己的受伤的内在小孩,一边学习去抱持你。以后,我会安静的陪在你的身边,目送你走向自己的专属世界,五彩斑斓、一路繁花!施琪嘉说的,“回归”的母亲,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
我爱你,孩子!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会再去计较彼此间所有的纠缠得失。《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曾经说,除非你穿上Ta的鞋子走过Ta走的路,否则你永远都无法了解一个人。我们都是可怜又可爱的小蜗牛,伸出自己的小触角相互试探着碰触了一下,又都缩回到了自以为的安全状态。
其实,我知道,在你的内心也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两个受伤的内在小孩遇见了、打架了、哭泣了,所以不得不分开了。
我爱你,亲爱的,为你那曾经烛火般微弱的努力和勇气。
我真正应该爱的,是我自己!
我爱自己顽强的、向上生长的、求“生”意志!
我爱自己百折不挠、重建自我的辗转求索!
我爱自己“爱人”的大无畏的勇气!
我更爱这万物明朗的世界!
我爱你,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