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写作入门的经典,2018年我首次阅读,最近又重读。
作者认为,写作有法。只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使用,就能培养出众的写作能力。
为此,全书总结了20条写作基本原则,其中5条原则是专门针对英文写作的,所以中文写作的学习者可以忽略。
作者号称这些写作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适用范围较广,但其实全书主要是针对“说明文”写作,当然是广义的说明文,包括报纸文章、书信、大学论文和商业备忘等等。
这次旧书再读,我把感悟较深的三点记录下来。
01“自上而下”。
核心要求是要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去表达。总结放在或接近文章的开头,这样既有利于引起读者注意,也方便读者抓住重点。类似于结构写作法里的“结论先行”。
不只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这样做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A“爱丽丝,你进城时能不能帮我个忙?如果你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去店里帮我买一包0.5mm派通牌铅笔芯吗?”
B“爱丽丝,你进城时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一包0.5mm派通牌铅笔芯。到桑迪文具店买最方便。你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站,步行到十字街。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
例B的表达属于“自上而下”,先讲重点,条理清晰。
02表述充分。
初学写作的人喜欢用概括性语言。它的缺陷在于感染力、说服力较弱,因为读者接受的信息是模糊的,不确切的。解决办法是要充分表述自己要表达的,使概括性的内容具体化,丰富传递的信息。
作者举例:
A公司利润下降了。
B公司利润下降了10%,因为成本上升了20%。成本上升则主要是由于工资支出的增加。
例A中“利润下降”就是概括性语言;而例B信息含量大,表述更充分具体,也就更有说服力。
作者在本书中明确贯彻了该原则,书中观点都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此外,还配有相关练习。读者阅读作者的分析,再加上独立完成练习,就能清晰领悟原则的意图。而该条原则也是我重读该书受益最大的地方,它不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给出了可操作的解决办法。
03 删除冗余。
文章贵在简洁。该条原则要求写作时要把不必要的词句甚至段落去掉。所谓“不必要”是指对传递信息没有帮助的部分。作者概括为三种情况:
语义重复的词汇。比如,“凯旋归来”中,凯旋本身就含有归来的意思,因此,使用时要把归来删除。
过多的限定语。限定语是为了表述更准确,但频繁使用会削弱文章的力量,也会给人不自信的感觉。比如,非常、其实、特别、一些、大多数、相当,等等。
不必要的自指。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相信等。这些都是口头语,去掉后并不影响读者理解信息。
其中后两种是我写作时常有的情况。所以对该条原则印象深刻。能意识到这是不好的做法,改正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重读该书,我不仅收获到了以上三点写作注意事项,也看到了过去阅读的不足——拿到书的时候,内容竟然一点儿都想不起来,而且书中的笔记还显示出当初有的理解有错误。而这正是我现在每读一本书都要输出一篇文字的缘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