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看电影。虽然以前也喜欢,但那时的我更喜欢追狗血偶像剧。也许是年纪到了,也许是因为生命中曾经遇到过的一些人,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疫情之下,我们无法开学,家人各忙各的,我一个人在家窝居上网课,一天最多的时候上6节课,结束后,什么话都不想说,什么事也不想做,只想以最舒适的姿势葛优瘫在我的椅子上,看经典的老电影。这般样子,像极了“王先生”。
记得我们一起看过《父母爱情》,两个人用一副耳机,“王先生”边看边理性的像个教授一样给我剖析夫妻相处之道……我们一起看过国外的科幻电影,关于狗狗的电影,黄渤的电影……记得起初聊天的时候,你一口气给我推了N部电影……
一个人在家,竟然对看电影很上瘾,非常认真的看了你曾经推荐的《教父》,这的确是一部“男人的圣经”,也永远不会过时。不过若是放在几年之前,我可能压根不会去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但是,现在,我却能够被深深地吸引,不知道这算不算成熟了一点。
不知道多少年前,我看了《怦然心动》,印象中只记得故事仿佛是讲了一段美好的小爱情,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记得了。今天翻出电影重观,发现,真的是很多人和事都是如此,第一次遇见时,我们不谙世事,肤浅理解,看的大都是表面,若干年后再复习回味,就是另一种享受和收获了。
小女孩家境一般,甚至有点贫寒,多年以来,全家人一直居住在租的庭院里,另外还有个智障叔叔……但是我们却能够感觉到她家庭的温暖和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父母温情而又慈爱,民主而又乐观,即便夫妻二人产生矛盾和冲突后,也可以彼此宽容谅解,很快和好如初,并对女儿进行解释,表达抱歉:他们的争吵给女儿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是我们多少亿万家庭中孩子们渴望的一种家庭氛围。很难,但是真的很好。
小男孩儿很帅,从小帅到大的那种校草,家庭富足,但是从其父亲身上我们却能感受到,父亲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过不尊重、不理解,以及对其自由的剥夺,他讲话刻薄、犀利,骄傲自大,对不如他的人冷嘲热讽。我们能够感受出这位父亲的父母曾经带给他的深刻影响,这种童年经历也奠定了他的性格底色。弹幕中对这位父亲的负面吐槽也是最多的。相比之下,女主的父亲却是一个能在物质并不富足的条件下,努力积极工作,希望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不丢弃对感性事物的美好追求,他爱好画画,他允许女儿爬树,希望她可以站得高望的远,欣赏日出,远观落日,也能够在其女儿喜欢的大树被砍之后,为她精心画一棵“梧桐树”,作为礼物让她开心……女主的父亲也十分开明的希望两个帅气的儿子能够做他们喜欢的音乐……就像我们想要去追求却总是很难做到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富足的人也不一定过得开心,生活怎样安排和度过,那是一种心态和选择,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家那闺女》中黄雅莉对生活的精致最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却绝大程度上只希望孩子能够每天坐在那里学习学习,读书读书……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群群老态龙钟的“小老汉儿”,像个木讷的书生一样,只会掉书袋,其他的兴趣爱好一概没有,也不懂得怎么从生活中寻找和创造诗意的美好。而很多女孩子也是,除了学习,不会穿着打扮,不会化妆,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更有魅力,也失去了本应具有的活泼和灵动,甚至变得自卑和怯懦。我们时常说,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全人教育”,不应该只是执着于眼前的成绩和分数,但在现实生活当中,真的很少有人能做到。
另外,电影中父母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恋爱问题,态度也是开明的让我们中国的孩子大呼“好生羡慕”。是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等长大了再去谈婚论嫁。没错,论嫁可以放在立业之后,这是对自己和对方的负责。但是,恋爱这件事,真的是宜“疏”不宜“堵”,否则适得其反。青春期是一个美好、重要但又充满变数和风险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过得好与不好,可能会影响将来的一生。当今社会,立业却没成家的大龄剩男剩女多到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离婚率也日益攀升,我们不能不说这跟童年时期,父母的相处模式有极大的关系,也不能不说这跟青春期时,学校、家长对于恋爱的遏制有关系……这些经历如果充满了负能量和打压,那么就会使得孩子对恋爱缺乏技巧和自信。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很多人“剩下”是因为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分手,使得剩女看谁都像“渣男”,“剩男”呢,要么自身是个优秀精英,对女人千挑万选,要么就是个“穷光蛋”,经济状况支撑不起恋爱。一句话概括,实际上都是要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要么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我不禁感叹,找个合适的又彼此相爱的人实在太难了……我很羡慕电影中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女主所具有的自信、独立、乐观、有主见,敢说敢做,敢爱敢恨。
也许这是电影,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我们不能拒绝它带给我们的美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做自己的努力,其他的就交给时间、上苍和命运吧。突然想起《素颜》中的一句歌词“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对的嘛,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努力做自己的改变,不纠结,不自卑,也要相信“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
4月2日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