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从这一概念延伸开来,其包含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个体传播者间的信息交流,还是通信、媒介方面的内容,都属于传播学研究的范围。
——《传播学原来很有趣》
最近读了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从这本书的主标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传播学,以及它要讲的主要内容:16位大师的课。
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封面十分的简单,就不再过多赘述,因为全部书名比较长,以下就简称《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下面我们直接讲述这本书的大体内容。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就通过例子详细的解释了传播学的具体含义,以及这本书要讨论的重点:传播学理论。
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的精巧之处在于作者全程选择了闭嘴,而让大师出现在讲桌上,这些大师们不仅仅会阐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还会结合社会与现实中的例子,让理论和例子相结合,让课堂内容变得特别的有趣。
当然作者也明确指出,这本书所选取的只是一些代表性理论,小伙伴们可以通过大师们的观点,来了解大师们的思考框架,或者,找到自己喜欢的传播学大师,再搜索其他相关的文献,或者文章,具体来了解这位传播学大师,或者和他相关的传播学内容。
当然,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仅仅只是把大师们扔在讲堂上,让他们孤单的讲课,而是在引言给出了一个故事:让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马鹏伟和他的女朋友卢方娜,同时学习这门课程,并且,通过对高新技术,比如:头戴式智能设备、内置AR眼镜等高新技术的上场,来帮助他们走进大师们的课堂。
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总共分为16个章节,也就对应了16位传播学大师,里面每一章中,不仅仅有重点的概括,还有关于大师的大体简介。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仅可以在威尔伯.施拉姆的课堂上了解到如何让读者点开你写的文章,你还能在沃尔特.李普曼讲师的课上,了解到为什么人们会形成刻板意见,以及为什么公众的舆论大多数是不正确的。
在库尔特.温乐的课堂上,讲师对于“把关人”这个角色进行了另类解读。在保罗.F.拉扎斯菲尔讲师的课堂重点为传播效果,他将会告诉你为什么大众媒体影响不到选民,以及,相对于媒介传播,为什么人际传播的作用更强一些,对于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也给出了一些观点。
哈罗德.D.拉斯韦尔的课堂内容则更加的硬核,它不仅仅告诉你,什么定义了传播学的本质,并且会从实际出发告诉你,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口号的实用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方法让你的宣传更具艺术感。
接下来的很多讲师则分别从传播的效果、传播中媒介的作用、对于媒介依赖者的解读、并且通过刷微博这个例子告诉你,媒体是如何影响公众的、还对受众进行更加细致的解析、通过对IP句的解读,让你对公众和舆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等等一系列和传播学接地气的知识点。
并且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并不强,所以不用从头读到尾,可以先读自己想读的那一节课,所以十分适合碎片化阅读。
所以说这本《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不仅仅适合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者,也很适合正在学习传播学的在校大学生,当做了解传播学的入门读物,以及所有对传播学感兴趣的人阅读,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