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最初的文体是记叙文,最开始写的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从题目来判断,也只能是一片记叙文。那时候对文体并没有太清晰的辨识,只知道写一件事就是了。
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几乎每篇作文都要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读。我记忆最深的一篇作文是《交通警察》,老师读完后问我这篇作文是我自己写的吗,我说是的,老师说这是一篇议论文,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学习议论文的写法,而我的作文却有论点、论据、论证。
我只有一本作文书,我并不喜欢看,偶尔翻翻,不知是否从中收获一二。我是一个农村的小学生,我的村子没有交警,我的县城也没有交警,却写出了一篇《交通警察》,并且文体超过了我所学范围,我想这便是老师怀疑我的原因。
我没有见过真正的交警,但是我在电视上看过,让我真正对这个职业有所见解却是一个城里来的同学。他扮演交警指挥交通,是他让我有了好奇心,他一边表演一边给我讲述,再借助我的想象,一篇作文应运而生。
上了初中,学习了更多的作文文体,我的作文仍然写的不错,可是参加作文比赛从来没有得过一等奖,只能得三等奖,但是我仍然喜欢写作文。我帮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写作文来换取糖和笔,一个作文题材我一晚上便能写出来五篇不同的作文。应他们的要求,给他们的作文写的比较逊色,但依旧被老师发现并非他们自己所写。他们喊苦:你就不能写得再差一点儿吗?我只能苦笑。
小学和初中阶段,我的理想一直都是当记者和作家,记者外出采访,作家把采访的内容写成故事。
很快,开始了高中生涯,学习一下子繁忙了好多,我最爱的仍然是写作文。到了高二,分文理科,我的初衷是文科,但我却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周围的好朋友纷纷选择了理科,打着“理科好就业”的旗号,我在犹豫不决中跟着大部队选择了理科。选择了理科,就意味着大多数的时间要用来算题、记公式、做实验等等。我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越来越少,我的作文依旧写得不错,每次都在老师说的那一沓优秀作文中,却从未被当作范文读过。
繁忙的高中生活结束后,我上大学了,学了一门挺难的工科专业,有无限的公式和实验要记和做。我早已经把我曾经的理想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想我的专业已经限制了我的人生,但却忽略了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
四年很快,毕业季找工作,工作还是不好找呀,最后我进入了专业不对口的IT业。上班忙忙碌碌,加班必不可少,生活过的两点一线,很是无聊。我买了很多小说开始看,看着看着,忽然想起来我当年的理想,于是我开始自己写。
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我要一鸣惊人,写出一本畅销书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然而,提笔容易下笔难,我利用下班回来的时间或者早上早起的时间码字,一个月后却发现坚持不下来了,一是写着写着不知道要写什么了,二是工作太忙分不出神来。第一次的行动就这样搁浅了,后来在不太忙的时候,我又重新开始了几次,我执着的认为我能写出来好作品,但却都是相同的结果。我不得不想,我应该是不适合写作吧,还是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后来,我没再有过作家梦了。
两年前,我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和感受,不论今天多忙都要写,没写完第二天也要补上,我觉得挺好,过一段时间翻看前面的日记,会从中发现很多乐趣。
就这样坚持着,也算是一种写作方式,写下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故事,多年之后,这或许会是我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将这份执着浸注入我的普通生活,算是弥补自己不能完成的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