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鹏湾飞上五岭的凤凰——柯彩凤
柯彩凤(1928年—1948年),女,1928年出生,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西南村(今深圳市龙岗区)人,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光荣牺牲。
柯彩凤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就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的她,被家乡如火如荼的反侵略者斗争鼓舞着,使这个个子长得矮小,一把枯黄小辫子挂在脑后,走路如风的花季少女,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长得瘦弱,缺少血色的瓜子脸上镶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由于贫穷,她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会了农活和家务,还学会了唱大鹏山歌,是村里顶呱呱的山歌手。她干起活来像个小老虎,做什么都很利索。1944年初,年仅16岁的柯彩凤在党组织的影响和号召下参加了东江纵队。
初到部队时,领导安排她当炊事员。1945年8月,彩凤随大部队挺进粤北,在重峦叠嶂的宝丰山里作短期休整。部队利用当地纸厂,建立治疗伤病员的临时医务室。因为20多天的急行军,加上在北上途中的先头部队-刘黑仔带领的短枪队,与国民党换防经过的一个营相遇,就在这个大山沟与敌人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出现不少伤病员。卫生队人手少,应付不过来,小彩凤目睹缺医少药给伤病员带来的巨大伤痛和死亡的威胁,心里阵阵揪痛。8月底队伍行进到始兴的风度地区,在风度学校与风度大队会合了,群山环抱的彩岭村到处洋溢着战友们的欢笑声,他们在风度的温泉里洗尽20几天来的疲倦和辛劳。战友们嬉笑小彩凤,说她进了彩岭村变成彩凤凰了。到了南雄后,柯彩凤下决心学习卫生护理,以解卫生队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组织安排她跟着雅号叫“观音娘娘”的麦雅贞医生学医。麦雅贞医生医术了得,柯彩凤在她身边做卫生护理员,把麦医生教给她的医务知识技能运用于她护理的每位伤病员。柯彩凤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劲,经常连轴转,通宵达旦护理伤病员。
在山上,战士们经常要依靠野菜充饥,但是营地附近的野菜剩下不多了。为了能多找些能吃的野菜,解决吃饭的问题,一天,政治课刚下课,几个小孩悄悄溜出营房,往山谷的小溪边走,他们你一把我一把寻来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菜,洗好后坐在大松树下尝试起来,大家在嘻嘻哈哈中你一口我一口咀嚼着。一位叫叶润才的小孩开始感到不舒服,接着天旋地转,脸色苍白说不出话了,顿时吓坏了在场的孩子们,交通员出身的许庆龙很机智,即时判断是中毒了,他奔跑着冲进营房的医疗室,“麦医生,叶仔在山下溪边尝野菜中毒了!”麦雅贞和柯彩凤正给伤病员看病换药,听到这话,“彩凤,快!”麦雅贞背上药箱带着柯彩凤跑着去到出事点,经麦雅贞娴熟的医疗处理,叶润才转危为安。这些小战士为了解决缺粮问题,冒着生命危险勇于尝试的行为,极大地增强了指战员们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和勇气。在饮粥水、咽野菜的日子里,柯彩凤被战友们这种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工作中不分分内分外,空余时间还抢着帮炊事班烧火切菜做饭,行军时争着帮“伙头军”挑油、盐、米和炊事担子,受到战友们的夸奖,称她是位好妹子。
一留守老兵记录了五岭医务人员柯彩凤:回想起彩凤,一个勇敢坚强、积极向上、年青漂亮的游击女战士的光辉形象,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为了搞到粮食,在敌人封锁时,同志们叫"打米仗"。她在磨坊里和敌人战斗过,在路上遭受过敌人的伏击,听过野狼的嗥叫,遇到过敌人张牙舞爪疯狂的军犬。
这严酷的艰苦的斗争,使她越来越坚强。我们的医生麦雅贞、朱依群看上了彩凤,将她培养成为一个能干、出色的卫生员。她抱着自我牺牲的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伤病员服务,她有过成功抢救重伤同志的喜悦,有过埋葬牺牲同志的悲伤,她成为战友们的好妹子,同志们都是那么喜欢她。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烟台,柯彩凤被留在五岭地区坚持武装斗争。在国民党军队进攻粤赣湘边游击区时,柯彩凤在医务人员少、药品少、伤员多的情况下,常常到深山老林采集中草药,日夜照看伤病员,工作干的很出色。
1946年7月9日那晚,隐蔽部队高高兴兴地开了一个野营晚会:警卫排长李春腰圆膀大,只见他腾挪闪躲地耍了一套南拳;卫生员柯彩凤唱的一曲韵味十足的大鹏山歌,赢得了阵阵掌声,帽子峰歌手劳火引吭高歌……
隐蔽部队在帽子峰度过了一个月。然而一场意外的事情,使他们不得不转移到叶昌大队的所在地——凤大山。有一次,外出搞粮食的同志在大余下塘村不小心遗漏了一条米袋子,这种红军游击队特有的米袋子却被进山巡查的国民党军队发现了。敌人牵着军犬跟踪搜索,一直跟到指挥部的岗哨前。哨兵鸣枪报警,警卫排立即凭着居高临下的地形阻击敌人的进攻,很快,部队在大瘦县和崇义之间活动时,她也跟随前往,担任卫生员,她是该派出部队唯一的医务人员,负担全队的医疗工作。当时医药缺乏,工作很吃力,但她勇挑重担,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会了不少用土方土药治病的方法,很得同志们和群众信任。她还经常为驻地群众治病、洗烂脚,同时向群众开展宣传工作,加深群众对部队的了解,密切军民关系,为部队开辟新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直至1947年4月,在粤赣湘边游击区二支队当卫生员的柯彩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短暂而悲壮的革命生涯中,柯彩凤与同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的战友何珠相互倾慕,彼此钦佩对方的机智勇敢、吃苦耐劳和坚定的意志,两颗年轻的心碰出爱的火花。1948年春,山里的杜鹃花像万朵红霞一般,为她置嫁衣。柯彩凤接受了中队长何珠的求婚,经组织批准,结为连理。很快柯彩凤身上就有了爱情的结晶。她是一名战士,是一名妻子,又是一名未来的母亲!她心中装着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忍受着强烈的妊娠反应,像其他女战士一样坚守战斗岗位。那时是五岭地区最为艰难的时期,国民党军队封锁所有进山的道路,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大山里。柯彩凤随同部队风餐露宿,辗转穿行在茫茫深山密林间,无暇顾及这个刚建立起来的小家庭。两心相依的温暖,只是来去匆匆的陪伴,来不及说声告别,各自跟着自己的小分队转战在五岭大地的不同游击区。
也就是那一年的夏天,在一次战斗中,小队长林德志大腿受伤,战士黄玉石左手受伤,黄公贞被毒蛇咬伤,柯彩凤奉命带三名伤员到一个深山隐蔽治疗。第三天,部队有个战士被俘叛变,把隐蔽治疗的地点都告知了敌人,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保安队很快就包围了伤员们隐蔽的地点。当时部队派来的两名送粮食和药品的队员还未离开,他们一起开足了火力打击敌人,掩护柯彩凤带着三个伤员撤退。柯彩凤当时尽管有孕在身,行动不便,但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帮助伤员安全撤出,于是便搀扶着一个个伤员撤入密林,而她自己总是走在最后,敌人追了上来,她就用手枪还击,阻挡进攻的敌人,为战友们争取宝贵的时间,由于她的掩护,三名伤员安全撤离了,敌人便集中火力向柯彩凤攻击,最后不幸中弹被俘。被俘后柯彩凤坚贞不屈同残暴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最后惨遭杀害。年仅20岁。
柯彩凤参加东江纵队五年,在后勤部队里,从一个普通的炊事员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医务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不平凡的事业:从一个后勤医务工作者转变成一个站在战争最前线的英勇战士。在革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在生死关头,想党组织所想、急战友所急,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无柯彩凤私无畏,从容就义,牺牲了自己和未出生的孩子,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回忆起柯彩凤烈士母女的事迹,如今已95岁高龄的东纵老战士钟声老人老泪纵横:“我当时是彩凤的上级。当得知彩凤牺牲的消息后,蓝姐(彩凤母亲)压住心中悲愤当即执意填补了女儿的空缺。”
彩凤,我们五岭的凤凰,她飞走了,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她死得伟大,她那光荣的事迹,和那战地山花一样永远芬芳;她那清脆嘹亮的雏凤歌声,在那高山长空永远回荡。
1995年,中共大鹏党委、政府在大鹏园岭兴建了《大鹏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铭刻着:大鹏的土地是英雄的土地,大鹏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冒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消逝了烽烟滚滚、陨落了颗颗星辰。历史永远记载烈士们的事迹;人民永远记着烈士们的音容。云浮雨落为烈士们流泪;日出月隐为烈士们送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鹏湾的朝霞;烈士们用身躯铸就新中国的基石。大地为纸写不完烈士们辉煌的业绩;海浪为歌唱不尽烈士们伟大的精神。
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平凡的女性,身怀有孕,行动不便,却主动请缨,担负艰巨任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严守组织机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惨遭杀害。这位党的优秀女儿,她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